请输入关键字
加盟院校戏剧教育动态
正文
西北大学2021戏剧教育动态
时间:2022-07-01

[教育教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8年改由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被誉为“作家摇篮"“经济学家摇篮”“中华石油英才之母”,著名作家贾平凹,诗人牛汉、雷抒雁,电影导演黄建新,剧作家张子良、延艺云、白阿莹、霍秉全等都是西北大学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大学,西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依托中文、艺术、外语等学科,在戏剧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方面形成了丰厚的积淀,积累了许多特色成果。

(一) 学科建设

西北大学的戏剧与影视研究与教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王芷章先生就从事戏曲声腔的研究,参与西安易俗社社团活动。同一时期,学校抗日演剧活动富有生机。20世纪50年代,西北大学校园戏剧活动蓬勃开展,学校8大艺术团中,话剧社、京剧社、秦腔社三大戏剧社团排演剧目、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孟昭燕关于现代戏剧、薛迪之关于戏剧美学、费秉勋关于悲剧和舞蹈美学、董丁诚对于秦腔的研究,在当时的学界具有一定影响。

1987-1998年在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戏剧影视文学方向,同时在文艺学专业招收了3届戏剧美学及电影方向硕士生。2002年,西北大学文学院设立广播电影电视系,开始招收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戏剧教学开始纳入正式教育本科教学体系。2012年,增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年,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硕)获批,戏剧戏曲学教学进入研究生序列。2013年增设( MFA)专业硕士。2018年12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第三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的“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位列其中。

2019年,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家拥有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同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19年,西北大学文学院开始戏剧戏曲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

目前,学校拥有“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西北大学易俗社戏曲文化研究院、西北大学现代戏剧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苗阜曲艺创作与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和西北大学研究生戏剧影视研习社、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小黑剧社、同慧影视工作室、泮林相声社等和戏剧相关的学生社团。

西北大学戏剧教育一个突出的特色实践成果,是30年不间断的审美实践与戏剧美育品牌活动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该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全国高教学会素质教育分会颁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成果二等奖,相关成果和成就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2021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公布首批陕西省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名单,继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之后,中国西部电影研究研究基地又成功入选,两个省部级研究基地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二)教学科研

2021年,高字民副教授主持的陕西省社科基金科研项目《新时代陕西高校以戏剧美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和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西安高校学校美育发展路径研究》获批立项。由他主持的实践成果《校园戏剧立德树人与戏剧美育服务社会》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由他作为领衔人的“高字民戏剧美育创新工作室”被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的著作《中小学戏剧美育》荣获202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普及奖;论文《戏剧美育视野中的青年竞演和戏剧未来》荣获田汉戏剧奖论文奖三等奖。

2020年,高字民老师出版著作《中小学戏剧美育》,主编戏剧教学实践案例集《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在国际戏剧教育大会IDEC举办的首届中国戏剧教育“金面具奖”评选中,高字民老师获得中国戏剧教育普及与推动贡献“金面具”奖。由他主持的实践成果《校园戏剧立德树人与戏剧美育服务社会》获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同题论文获第13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教师论文一等奖。

2021年,焦欣波副教授获批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戏剧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研究(1942—1966)》;同年主持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文学研究”子项目“陕甘宁边区旧剧改革研究”》;在《艺术百家》发表《新世纪以来“水浒戏”创作的三种面向》,在《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发表《从“事件”到“图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跨界构建及其意义》;在《戏剧艺术》发表《“化装讲演”的文体生成及其观念演变》,并获2021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1年,李有军副教授主持的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研究(1938—1949)”获批立项。同年,他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专著《西安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转型(1912-1949)》;在《戏曲艺术》发表《“十七年”戏曲电影的理论思辨与观念演进——以1956、1959、1962年戏曲电影座谈会为中心》,在《现代传播》发表《新媒体场域媒介生态与主体身份延异》;在《光明日报》发表《当戏曲邂逅新媒体》,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当前文艺评论几点思考》;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李有军副教授主持的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西安戏曲剧社研究(1931-1945)”顺利结项;

2020年,由张也奇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戏剧”对新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1942-1966)》获批立项。2021年,张也奇老师在《粤海风》发表《文化传承与电影产业语境下的戏曲电影探索——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现代文学丛刊》发表《“十七年”时期“新英雄人物”的生成与定型——以戏剧与电影的互动为中心》,由她主编的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影视评论公众号“西部影谈”入选2021年陕西省电影推介会重点推介项目。

高字民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2020年高字民副教授赴安康平利县平利中学开展戏剧美育工作坊活动

2021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评审西北大学“高字民戏剧美育创新工作室”

高字民副教授编著的《中小学戏剧美育》

高字民副教授撰文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李有军副教授的短评《当前文艺评论的几点思考》入围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

(三)戏剧美育

2020年,西北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戏剧美育》通识选修课,2021年,该课程被学校列为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2020年9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第一阶段剧本大赛中,西北大学文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原创的戏剧作品《房间里的大象》获得百佳剧本奖。

2020年11月,由西北大学文学院师生组成的西北大学语言文字推广国家基地项目组,赴陕西省平利县开展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作为项目实践小组之一,高字民老师带领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成员在平利县初级中学开展戏剧美育工作坊活动。

2021年3月,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面对西北大学教职工子女开展“信任与陪伴”亲子戏剧美育活动;5月向西大附小学生开展博物馆小剧场戏剧美育活动;在西北大学幼儿院开展“作文剧场”实践教学;6月学生成员赴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小学、张家坝小学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支教”的戏剧美育工作坊实践教学活动。

2020年至2021年,西北大学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北大学附属中学、西安高新四高、西安曲江二小集团等校设立戏剧美育实践基地,并协助西安交大附中成立“九歌”话剧社;2021年7月,由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校排演、西北大学师生编创的读者剧场短剧《莎剧撷英》,赴北京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参加第4届“金画眉”儿童戏剧教育成果展演,荣获“明星剧目”奖。

在西北大学博物馆向西大附小学生开展博物馆戏剧美育工作坊活动

2021年3月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向西北大学教职工及其子女开展亲子戏剧美育活动

西北大学学生赴安康平利县正阳镇小学、张家坝小学开展“送戏下乡 志愿支教”的戏剧美育工作坊实践教学活动

西交大航天学校表演西北大学师生创作的《莎剧撷英》获第四届“金画眉”明星剧目奖

西北大学与西安高新四高设立戏剧美育实践基地

西北大学戏剧通识选修课学生赴富平县频阳小学开展戏剧美育实践活动

[国际风采]

2021年11月,由微风读书会主办的胡宗锋教授翻译团队“陈彦戏剧三部曲”英汉对照全国读者签名专场在西北大学举办,主译团队成员胡宗锋教授、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为全国读者签名汉英版“陈彦戏剧三部曲”(包括《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300多册,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为推动中国戏剧走出国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

同年10月,西北大学戏剧影视学博士、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米哈的穆萨(中文名艾小英),应邀参加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主题为“世界未来,青年担当”的“新时代大讲堂”主题演讲活动。为加强和促进中国人民和中东人民的了解,她已经把《贾平凹散文选》《中国传统文化》等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开始着力于皮影的跨文化传播与比较研究。

20级研究生杨慧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师生排演情景诗剧《唐诗长安》

西北大学第三十四届黑美人艺术节《红欺赋》剧照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