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上午9时,第六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研讨会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举行。来自国内外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师生,就“戏剧文学的创作与实践”为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研讨会由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演剧学科主任原一平教授和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张先教授主持。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演剧学科长岛确老师发言的题目是:《戏剧构作的概念及实践》,他谈到戏剧构作是一种发源于德国的职业,其任务包括:企划,选题,构思,收集材料,宣传等。韩国中央大学校公演影像创作学部李岱颖老师发言的题目是:《论戏剧构作和文本分析方法》,他提出所谓的戏剧构作,是对作品的一种影响力,不同时期的戏剧构作会有所差异。戏剧构作是随着书籍,电影,广播,tv,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新媒体都会对戏剧构作产生影响。戏剧构作的核心是通过对文本的提炼,记录,分析记忆碎片化的处理,使得其“重排意义”能肢解体现出来。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胡薇老师发言的题目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浅谈戏剧文学系戏剧创作专业的一年级写作教学》,她介绍了戏文系一年级教学中需要克服的四大重点难点:思维僵化、心理脆弱、写作技巧和艺术素养。只有将戏剧创作当作是一生的修行,放弃浮华与名利,才可能使自己的作品穿越时光的消蚀。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老师的发言题目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同学2010剧作选序言》,其中介绍了戏曲文学系的办学目标,以及一个较有实力的戏曲创作教学团队需具备的因素等。中国香港演艺学院潘慧森老师的发言是:《香港的声音––简介香港剧本创作近况以及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之编剧课程》,他以1997作为文化符号,概括陈述对香港本地原创剧本的影响,勾勒当前剧本创作的现状。
中国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孙祖平老师的题目是:《编剧专业如何培养专业编剧––戏剧写作教学的理念定位和教程设计》,他谈到所谓的专业编剧需要具备五种条件:禀赋优异的天资,百科学养的文化力,人生历练的感悟力,剧作技能的掌控力和艺术创造的想象力。其中,只有剧作技能的掌控,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的。韩国青云大学广播与表演学科李源基老师发言的题目是:《剧作体验––帮助表演学生提高演技的课程》,他根据多年的戏剧教育经验,认为让演员参与编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员直接参与剧本创作并进行表演,可以体验和想象很多与表演创作相关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演员的表现力。韩国青云大学广播与表演学科裴惠铃老师的发言是:《利用即兴舞蹈的单独授课方式教授“编剧入门课程”》,她提出利用即兴舞蹈的方式开启剧本创作课程,不仅重视了学生的形体活动,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从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指导,培养学生兴趣并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剧本创作的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