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令人期待已久的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大师班正式与广大师生见面。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张仁里教授的大师班举行。
张仁里教授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特殊津贴。他执导的《红岩魂》获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秋天的牵挂》获“文华奖”新剧目奖。他负责编辑了《论话剧导表演艺术》(一)(二)辑(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多篇论文发表于《戏剧》、《中国戏剧》、《戏剧艺术》、《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表演艺术》(台北)等艺术杂志与报刊上。张仁里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创造·技巧·修养》。
报告分三个主要部分,即: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要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技巧是学生创造力提升的基础,“修养”是一名优秀演员成长的灵魂。张仁里教授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在第一部分,张仁里教授指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在:一、能以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或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一切其他生活材料,运用于表演创造。二、想象力真正的活跃起来了。三、创作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越出了课堂、宿舍,……随时在推敲和琢磨创作的内容。创造性,特别是独创性,是对表演艺术而言格外重要的因素,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和对创造的积极性,是教师们要求用心掌握的。
他把学习表演技巧技能分为三个层次:一、能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行动”等要素,创造出人的真实、有机生活。二、能在“规定情境”中创造出舞台上不常见而生活中常见的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并在准确地刻画人物关系中传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神韵。三、经过精心构思与琢磨,创造出达到了入诗入画境地的艺术形象。在校期间,学生要到达这第三个层次是不可能的,但这第三个层次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向)都要追求的。
在论及“修养”对于一个演员成长的重要性的部分里,张仁里教授指出,表演技巧虽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还是可以掌握的。但是一个人的修养,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培养出来。他向大家列举了很多老表演艺术家对自己的专业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的事迹,让同学们受益良多。张仁里教授提及《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里一句话,“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在学习表演技巧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去掉浮躁思想,努力还是能克服这些困难的,但是如果修养不够,毅力不足,则会没有任何成果。
罗锦鳞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张仁里教授的报告对在教与学中加强学的比重,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值得师生借鉴和学习。在师生们对大师们的精彩授课表示感谢的掌声中,本次大师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