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浩瀚不再成为阻隔,近日,芝加哥东方艺术团及芝华艺坊携他们联合排演的《玩偶世家》来到了北京。
这部易卜生的名剧于11月3日–5日在东方先锋剧场上演。在此之前,《玩偶世家》演出团一行九人于11月1日下午来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在戏文系主任张先老师、副主任郭涤老师的陪同下,对学院进行了简单的参观。并在下午四点半于四教与戏剧观察评论社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真挚热烈的座谈交流活动。
活动的开始,先是由戏剧观察评论社社长陶跋岑同学介绍了39号戏剧观察评论社的相关情况,我们“爱戏剧、看戏剧、评戏剧、做戏剧”的宗旨得到了演出团众人的赞许和认同。随后,由张先老师对中戏的现状、历史、学生规模及戏文系的相关情况等做了相应的介绍,其中特别提到了学院的教学系统与美国综合类大学戏剧系的不同之处,这在后来的座谈中也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接下来便把时间交给了东方艺术团艺术指导谷文瑞先生,他也是本剧的制作人和总监,在艺术和管理两方面都颇有建树的谷先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戏剧教育的状况,以戏剧见长的耶鲁大学戏剧研究系为例,他说到,在美国,“戏剧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人文探索”,因而,戏剧专业在分科上从属于人文学院。并且,除了专业的课程之外,戏剧专业的学生还需要进行舞蹈、音乐、沟通、电影等其他的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中,实习和理论的时间各占一半,其中,更强调的是实际经验的锻炼与获得。
在将话题延续到戏剧在美国的现状时,谷先生介绍到,因为民众对于戏剧的热爱,除了百老汇这样世界顶尖的演出团体以外,美国还有两百多种不同层次的演出,涵盖了音乐剧、舞剧、诗剧、话剧等各类演出形式。剧场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容量从二、三十人到上千人皆有。这些极少政府资助的民间剧团大多由像谷先生这样热爱戏剧的人们操办起来,依靠民间捐献和个人集资筹集资金,演员身份模糊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实际的演出多半并不赚钱……在引起我们对美国戏剧繁荣状况的向往之后,谷先生及演出团员们也不无担忧的说到了戏剧在美国的困境,实验剧目与商业剧目的不成比例,戏剧观众的相对稀少,戏剧从业者的困窘生活,以及专业人员并不专业的精神等等,这都让他们忧心忡忡。
翻过幻灯片,谷先生就南加州伶仃剧坊、北加州华艺剧社以及华盛顿的黄河话剧团这三大美国著名的华人剧团,他们的发展、现状及演出剧目给我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我们对于美国华侨界的戏剧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提到了成立于1992年的芝华艺坊与于今年诞生的东方艺术团共同排演《玩偶世家》的相关情况。
而后,演出团的九位成员分别就他们的背景、和戏剧结缘以及对中、美戏剧的认识谈了各自的看法,除了现任IBM资深经理的谷文瑞先生,还有集剧本改编、导演和舞台设计于一生的靳东生老先生;诺娜的扮演者,告诉我们“体验艺术需要平和心态”的陈红女士;理疗科医生,为看戏奔赴伦敦的刘承熹,他是剧中海尔茂的扮演者;林丹太太赵 和扮演爱伦的李述阳女士分别讲述了她们与芝华艺坊接触的故事;担任柯洛克斯泰一角的候彼得先生,是在北京的天桥爱上演剧的;还有担任舞台助理的谷应先和张汉乔……他们的表达诚恳认真,虽然各自生活不同,家人和工作已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他们对戏剧的期望和热爱仍旧让他们一次次地站到了排练场和舞台上……
在就美国戏剧的普遍演出状况,《玩偶世家》在美国的演出情况,剧团选择演出《玩偶世家》的缘由以及今后的发展展望,演出团的成员和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互动交流之后,谷先生代表《玩偶世家》的演出团对同学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大家能够前往观看这部经典之作的真情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