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光影青春抑扬“中央戏剧学院2005学生影像作品展”综述
时间:2007-06-05

 

2005年北京的寒冬被我们成长的热情点燃了,大家的注意力被我们吸引。“中央戏剧学院2005学生影像作品展”于12月19日落下帷幕,本次影展从12月17日至12月19日,共分为三个单元,包括电影电视系从01级到04级学生短片展映,韩国中央大学教授电影专题讲座以及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展映。此次活动是在总结了“首届学生影像作品展”的举办经验之后由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再次举办,是在以展示中央戏剧学院的优秀学生作品的基础上,力求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鲜的影视作品和信息,包括国际影视交流。在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广泛结合社会力量,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丰富精彩的影像作品

 

 

此次影展的作品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影视编导班的故事短片之外,此次还加入了制片班同学们拍摄的记录片以及广告导演班的串烧广告片。既有关注人性的作品《罗候罗》《准》等,还有关注儿童以及家庭情感的,包括《失去的周末》《姥爷》《回家》等,以及涉及成长的变化,如《杀人游戏》《分界线》等。还有完全原生态的记录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恭喜发财》。作品中所涉及的都是同学们关心的,甚至是面临的问题,再加上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酸甜苦辣中,我们经历着,也成长着。在这其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失去的周末》是毕业班作品,导演01编导班的司达说,失去的周末更像是写一段失去的童年。女孩遥遥被父亲托付照顾一个比自己小的男孩蒙蒙,但是缺少母爱的遥遥却想在周末去找已经和父亲离异的妈妈,于是蒙蒙成了累赘,其实在童年中,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应该成为累赘,是给所有人的警示。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真正明白他们的需求是导演想带给大家的思考,也是社会有待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整个片子的编导摄都是司达一个人完成,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比较全面和熟练的知识技巧。

 

《罗候罗》是01编导陆地同学的毕业作品,这是本系学生第一次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作品,投入资金大概6万余元,除去学院的投资,陆地还自己筹资,该片影像精良,美工尤其出色。在交流部分,她一句“加油存钱,加油拍片”的心声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回家》是一部关注家庭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作者朱敏江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已经培养了较好的对画面和镜头的控制能力。片中讲述了大年三十晚上,婚姻失败的女儿回到娘家,引发了三口之家的一场矛盾冲突。短片试图借由普通生活片段和朴素内敛的情感交锋,展示生活的本真,讲述了一个爱与原谅的故事。这次影展已经有很多低年级的同学初露锋芒,活动也一直本着多给低年级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分界线》是编导03班胡奇夏的作品。短片讲述了一个普通高中的优等生李迈和同班的叛逆学生陈雨思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个人社会地位不同,性格也有很大差异,唯一的共同点都是在由母亲带大的单亲家庭中成长的。两个人从开始的无法沟通到渐渐相互理解,由于共同点走到了一起。两个孩子都在相互容忍和关怀中改变着,成长着。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导演从同龄人的角度,用关怀的视角去关注这一类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

 

在这次展映中还包括了制片班同学们的记录片,记录下了他们所关心的,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不仅丰富了这次影展的内容,还使同学们的关注视角更为宽广。03制片班陈舒的记录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现场也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反响。除此之外还有,03级广告导演班的作品串烧,精彩的广告画面和独特的创意让大家大饱眼福。

 

 

独特的活动单元

 

 

这次“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学生影像作品展”除了学生影像作品成果展示,更加设了两个独特的活动单元––韩国中央大学教授电影专题讲座以及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展映。          讲座单元的增设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2005年10月,中央戏剧学院成功举办了“2005年表演教学国际研讨会与戏剧演出展”,同时成为了“亚洲戏剧教育研讨中心”,也与亚洲各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这次电影电视系利用了这一良好的契机,邀请韩国中央大学教授就韩国电影的状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韩国中央大学车载哲教授与李庸观教授分别就“韩国电影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转变”及“韩国电影的产业化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给我院学生带来全新的电影产业观念及创作思维,极大地拓展了大家的视野。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大家提问积极,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学习效果。

 

电影展映部分,今年放映的是中国女导演的优秀新作《诅咒》(李红导演)和《电影往事》(小江导演),通过放映,令大家感受到当前大时代环境下的电影文化中的女性导演的创作风格与女性主题影片的文化魅力。

 

 

积极活跃的互动氛围

 

 

在这次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忆和感动的事情,包括工作人员的努力,参加者的热情投入。但是,无论是短片展映还是专题讲座,都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友好,积极活跃的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进行的。在筹备期间,我们就着重希望能突出互动的环节,所以将这次影展的交流环节放大,在每一阶段的放映结束后,会请所有学生导演上台与大家畅所欲言,融洽的交流使我们更加方便直接的相互学习,使我们的活动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12月18日下午,放映的是04级影视编导班的作品,在放映结束后,会场交流气氛异常热烈,导演们也倾其所有的,真诚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当有人问《回家》的导演朱敏江他是如何在拍摄最为原始和普通的生活片段时,还能如此准确的把握画面镜头。朱敏江说:“拍片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因为面对的都是毫无经验的非职业演员,所以必须耐心细心的多沟通,让他们真正明白你的意思。再加上心中有数,演员怎么走位,镜头怎么跟,都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疾》的导演是高职学院的张洵,当有人问她,她的短片在注重真实的情况下,是否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她说:“我就是想把真实带给大家,我想这也是导演的一种职责。”《上坟》的导演王泰一在结束时真诚的说:“也许大家觉得我们拍的都是一些自己的小感情,不是我们不想拍摄别的,是因为我们的功力还不足,对题材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我希望经过不断的实践克服这些缺点,把更好的作品带给大家。”通过这次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同学们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这才是举办这次活动最有意义的方面。

 

 

后记

 

 

这一次学生影像作品展在大家的努力下结束了,在这次活动的三天时间里,我们一同观影交流,一同感受学生短片的无穷魅力,一同感受电影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里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我们还将携手共进,在未来的路上,共同为中国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我们希望这次学生影像作品展不仅是一次自我展示,更是大家取得下一个成果的起点。期待他们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