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师德先锋”系列人物专访|戴谨忆:爱岗敬业,守正创新,传承戏曲艺术教育人文精神
时间:2024-09-03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迎接全国第40个教师节,积极探索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发扬优秀师德师风,党委宣传部特设“师德先锋”教师人物系列专题报道。此次专访人物为我院2023年度“师德先锋”称号获得者、人文学部副教授戴谨忆。



戴谨忆,中央戏剧学院人文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戏曲编剧,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理事,中国剧协、中国评协会员,获北京市教工委“北京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委“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首届北京高校教学优质本科教案”“北京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出版专著3部:《京剧扮演研究》《戏曲美育教学研究》《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表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等共计2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学术、视野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京剧政策史料整理创作研究》等14项科研、教研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奖共13项。担任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21ZDA078)团队成员;担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话剧作品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研究》(21ZD13)课题统筹、团队成员;担任文化部科技提升项目《戏剧艺术鉴赏系列教材与二维码技术运用》戏曲卷主编;国家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新三科”戏剧卷(8-9年级4册)教材核心作者。

部分作品获“田汉戏剧奖·理论一等奖”“北京美育科研论文·一等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文论最佳作品”“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展演奖”“陕西省第六届大戏小品展演大戏剧本奖”等。2018 年入选文化与旅游部戏曲编剧班“千人计划”,2019年入选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编剧班”。


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戴谨忆老师一直致力于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专业教学工作。

一、涵养道德情操,以德施教

自入职以来,戴谨忆为学院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层次的学生,讲授《戏曲美学》《戏曲概论》《戏曲艺术与文化》《中国戏曲》等多门课程。授课过程中,他积极践行“专业+思政”的育人模式。


戴谨忆老师讲授中国戏曲课


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戏曲艺术具有“厚人伦、美教化”的使命,戴谨忆也在课堂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荆刘拜杀琵”(《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的“忠孝节义”,并给予正向反思;在探讨元杂剧、明清传奇与京剧时,横向对比同时代西方戏剧文化发展,让学生在中西对比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结构方式、表演技巧、流派风格的了解,教师讲得懂,同学们听得进,真正做到戏曲美育入耳、入脑、入心。

戴谨忆还指导学生进行戏曲剧种田野调查,师生共同打造“体验乡情”的戏曲课堂。在指导学生进行地方剧种调研的过程中,他将昆曲、京剧、越剧、川剧、黄梅戏、豫剧、粤剧、调腔等剧种的特色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剧种文化对比中初步掌握调研方法,在深入接触戏曲乡土风情中,进一步接受戏曲之美熏陶,坚定文化自信。

他还通过戏曲新编剧目技法讲授,提高学生政治修养,涵养学生人格品德,尤其注重新时代以来新编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提高学生政治修养,以美培元。如他一直指导学生学习戏曲“十三辙”“四六字”“曲牌板式”等编剧技能技法,帮助学生掌握技法能力,从戏曲美学与政治现实、美育理论与新时代戏曲舞台演出实践等多个维度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戏曲的当代价值。

二、锤炼扎实学识,提升水平

戴谨忆撰写的《京剧扮演研究》《戏曲美育教学研究》《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3部专著,对戏曲本体、戏曲美育、戏曲课程思政、戏曲表演教学4个方向 (方法)做出系统归纳,将“扮演”“程式”“流派”“行当”“美育”“课程思政”诸多概念放入新时代戏曲视域内进行辨析,系统阐释戏曲技法(剧本、表演)和口传心授美学的时代内涵。他发表于《戏剧》的论文《京剧程式创作观念的审美嬗变 (1840-1990)》,对京剧诞生前后的史料和创作进行研究,论文重点阐释京剧“150 年”的美学形态与传承。论文《全球化时代的京剧艺术》发表于《戏剧》,对全球化时代京剧表演创作“标准化”“统一化”“同质化”作出分析,探讨京剧艺术如何在世界戏剧文化丰富多元的势头面前保持其独有价值与个性。论文《中国京剧创作精神研究——以 20 世纪上半叶京剧创作考察为中心》发表于《艺术百家》,对 20 世纪上半叶京剧史料和创作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阐释“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京剧文化传承与创作。论文《戏曲程式文化之物质层次分析》发表于《戏曲艺术》,分析百年京剧程式的规范化的涵义,阐释京剧程式作为京剧文化基因的本质。论文《当代京剧演剧“三并举”舞台样式探索——以“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创作为中心的考察》发表于《戏曲艺术》,对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政策与革命题材、现实题材现代戏创作剧目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结构叙事、类型格局、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深层原因。


戴谨忆老师出版的专著、所获奖项


三、勤修仁爱之心,爱岗敬业

戴谨忆在戏曲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发展,注意学生成绩的提升。作为硕士导师,他指导研究生2部戏剧作品获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精品课堂,1名研究生的1篇论文获得一等奖。多年来,他组织研究生团队、本科生团队,对多个科研、教研项目进行集体攻关,提升学生科研、教研能力。如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国演剧体系视域内“话剧、戏曲、曲艺”美育教学融合与课程改革研究》、中央戏剧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专项的研究过程中,都有学生团队的影子,师生一起,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关键词进行写作,既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戏曲教研团队,也将戏曲的内涵美再次“润物细无声”的灌溉给学生。


戴谨忆老师与学生团队一起讨论课题


学生感言


戏剧教育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 刘家栋(后排右一):

大一的时候,我学习了《中国戏曲》这门课。课堂上,戴老师从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文化出发,讲解了什么是中国戏曲的“文以明道”。戴老师经常从东西方戏剧文化对比的视点出发,让我加深了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结构方式、表演技巧、流派风格的了解。记忆犹新的是,他对新时代以来戏曲新编剧目(红色剧目、新编历史剧)技法讲授的场景:“十三辙”“四六字”“曲牌板式”等编剧技能技法的传授,干货满满,让我从戏曲技法与政治现实、德育美育思想与戏曲舞台演出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作,更加客观地认识到戏曲的当代价值。



数字戏剧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 周冀湘(后排左四):

本科期间,《中国戏曲》课让我认识到了戏曲的昨天、今天和未来,感受到了不同戏曲剧种、多个戏曲剧目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戏曲》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培养我在生活中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依稀记得,课堂上对“关白马郑王”等才华横溢元杂剧剧作家们的敬佩之情,对“荆刘拜杀琵”等南戏主人公“发迹变泰”的文化反思,还有对“南洪北孔”作者传奇人生的感叹,对《长生殿》《桃花扇》作品中浩瀚历史与人物命运的纠缠、无奈与伤感。触景生情,这些作品与剧作家不时出现在脑海,带我回到当年戏曲课堂的现场,与古人之心相互映照,与授课老师一起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