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 蕾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建立至今已经历时50多年,国内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戏剧编剧及戏剧理论人才都出自戏文系,他们的作品曾经获得过多项国家和政府的最高奖项,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今,在“艺考热”的大环境下,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戏剧文学系系主任张先教授。
记者:今年戏文系的招生情况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张教授:谈到不同,我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认识。首先是主观方面,我们戏文系的考试方式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比如初试和复试的格局。但是,针对前两年考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题目内容及题目比例上做了一些调整,即客观方面,也就是生源问题。以前考生对戏文专业都比较喜欢,而且对戏文专业的要求比较清楚。在进入专业之前,他们往往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考前准备,有的考生甚至提前一年或半年准备。他们了解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是通过亲友或剧团,甚至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戏剧的环境中,对戏剧有所接触。
但是,最近两三年,生源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大量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戏剧学院戏文系,而部分考生其实本身对戏剧没有特殊的爱好,他们报考戏文系,只是觉得上艺术院校有出路,将来相对比较好就业。他们只是凭着高中教育所获得的一些知识,而我们知道,高中教育尤其在艺术教育方面相对是比较贫乏的,他们对艺术缺少一般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所以相应我们所期望的考生就少了。
记者:你们所期望的考生是什么样呢?
张教授:我认为他们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素质。第一,喜欢读小说,并且接触过剧本;第二,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气质。对生活比较敏感,对人与人的交往比较关心,对个体关注,把艺术创作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
记者:在戏文系招生考试中,初试和复试都会考什么科目呢?
张教授:初试考试科目分为散文写作和文艺常识。散文写作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而文艺常识则是考查学生在高中范围内所学到的文学常识和文字语法常识。复试主要是口试,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者与老师就某一话题进行交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就能对学生做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从中能看出学生的兴趣、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以及他对生活的感觉能力,看他是否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以及善于把握生活的细节。
记者:面对生源的一些变化,戏文系在教学培养方式上是不是也应该作一些调整? 张教授:是的,针对生源的一些变化,我们在教学上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招生方面,所出的笔试题目向普通高中生倾斜,所考的文学常识基本都在他们所学过的高中课本内。他们进入戏文系后,我们给他们所开的一些课程都带有补课的性质,从戏剧编剧最基本的一些环节入手,着重于打基础,培养学生的戏剧理念和戏剧意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采取了戏剧专业化教育和培养,例如从让他们写散文开始,培养学生的戏剧因素性、感受性以及认识的形象性。培养学生的编剧能力,最后他们还要排演自己的剧本,这样编和演无形中就衔接上了,这一过程真正的是培养戏文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
记者:按照这样的教学培养计划,您觉得戏文系培养出来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张教授:我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不敢说人人都是很强的创作者,但至少他们都是明白的创作者。今年报考戏文系的考生有2000多人,但是我们只录取60人,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贯彻高端教育这一宗旨,着重培养戏剧编剧的高、精、尖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一方面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专业热爱,而且还要能够从事戏剧教学,能做戏剧文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在这4年的学习生涯中,应该具备创作能力和高度的感受能力,三五年之后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这就是我对他们的期望。不夸张地说,现在影视圈所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大约有1/5的作者来自于我们戏文系毕业的学生,其中有些学生的作品还非常有名气甚至获奖。比如电影剧本《新龙门客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以及话剧《天下第一楼》都出自戏文系毕业生何冀平之手,《天下第一楼》还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编剧郎雪峰,就比较成功地改编了金庸先生的作品,他是1999年毕业的学生。在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中,戏文系1998年毕业的学生张挺的作品《看车人的七月》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特别评委会奖,他的作品《花儿》荣获夏衍电影文学优秀剧本二等奖。除此,张挺还是电视剧《警察李酒瓶》的编剧和《射雕英雄传》的编剧之一。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在做舞台剧,如1997年毕业的兰小龙,1998年毕业的刘深的话剧作品《爱尔纳突击》《我爱抬杠》都获得很好的反响。前者获得国家精品工程奖,后者被日本大阪导演家协会搬上舞台。总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令人感到非常欣慰。
《艺术教育》 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