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话剧《背篼里的春天》获评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
时间:2022-12-28

今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启动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遴选优秀团队奔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9个乡村开展实践,助力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凝练经验、激励先进,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获奖名单予以公布。我院话剧《背篼里的春天》获评一等奖。学院将深化优秀成果应用,发挥人才优势,深入乡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郝戎院长带队前往长顺观看《背篼里的春天》首演


8月25日,由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运营演出的原创音乐诗化戏剧《背篼里的春天》在贵州省长顺县天灯坡广场上演。该剧由戏剧文学系党总支常务副书记曲士飞编剧,戏剧文学系副教授张端导演,舞台美术系副教授鲁宁担任舞美设计,中央戏剧学院师生、贵州高校学生、当地群众等参与排演。


《背篼里的春天》剧照


《背篼里的春天》讲述的是驻村第一书记文诚的故事。他来到岩脚村负责驻村扶贫工作,与村民从陌生到熟悉,逐步融入当地生活,并解决了困扰岩脚村和清泉村多年的用水矛盾问题。此后,他还先后帮扶了大昌村、古山村等多个村子,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但种植中药石斛的几次失败、事业的停滞、妻子的不解,也让文诚一度陷入生活的低谷。后来,面对同为扶贫干部的好友魏宏的牺牲,听到养蜂专家秦远的人生感悟,文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也领悟到背篼精神的价值内涵,从而走出了精神困境。在文诚的耐心劝慰下,钉子户莫赶山也很信服他,搬进了山下的新居。

帮扶路上,文诚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当他和长顺县安平村的村民们一起“赶花海”纵情歌舞时,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80年前,文诚的爷爷是一名红军战士,今天,文诚背着背篼,走着爷爷曾经走过的路,他的人生目标更坚定了,因为他知道,这背篼里承载的是万千百姓的情义与信任。


《背篼里的春天》排练照


该剧创作排演共历时三年,2020年,剧组主创人员先后两次来到长顺采风,杜鹃湖、神泉谷的自然风光,红军标语纪念馆的历史遗存,“背篼干部”之路的脱贫攻坚印记,给主创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令大家最为触动的是在敦操乡重走“背篼干部”之路时的所见所闻。“大概300米左右的山路,我手脚并用,走走停停,走了近一个小时。说真话,期间几次都想放弃,了解到当地的扶贫干部几乎每天都要爬这个山,走这样的路,坚持不懈,觉得他们很了不起。虽然他们就这样艰辛工作,默默无闻,但是我觉得作为创作者,应该用我们的笔书写他们,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为这里的脱贫致富付出了什么,于是就有了这个戏构思的起点。”该剧编剧曲士飞介绍说。

红色文化和“背篼精神”的融合,贯穿《背篼里的春天》全剧始终。剧中不仅有红军1935年途经长顺时的故事,也有今天的故事——驻村第一书记文诚来到长顺,在扶贫工作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曲士飞说:“其实无论是当年的红军,还是今天的扶贫干部,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大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如何继承革命前辈的精神,勇敢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走出困境,是我们想通过这个戏传达给观众的精神内涵。”

导演张端表示:“这个戏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人行走在山路上,只知来路,只向前路,没有退路。这种行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人生就是不断的行走。生长不息,满怀希望;生命不止,奋楫笃行。”

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团长孙亮表示:“这部剧的主创人员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演员主要来自贵州和长顺当地,整个团队在创作期间相亲相爱、和谐无间,共同用心用情谱写了一首长顺乡村建设的赞歌”。

2021年夏天,因为疫情原因,该剧完成排练,但最终没能完成演出。2022年夏天,全组成员克服种种困难,再次集结,在更换近一半演职人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排演任务。


《背篼里的春天》中非职业演员排练


由于这个戏内容和呈现方式的特殊性,剧组选用了大量长顺当地的非职业演员,在排练过程中,主创们的创作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没想到退休之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受到专业的指导,登上真正的舞台。最开始我也会觉得排练很累,但后来越来越享受整个排练、演出的过程。他们(主创团队)也很辛苦,每天都在吃盒饭,顶着33度的高温和我们一起在太阳下排练,我们非常感动。”舞蹈演员王娟说。

主创们也充分感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与淳朴,参与演出的演员们在台上真诚投入地演出,在台下与剧组融洽相处。他们主动提出自带演出服装,还将家里的物品带给剧组当作道具,甚至自己在家做好饭菜带给剧组的孩子们补充营养。这一切让大家深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方水土,才能滋养出这样的人们,才能排演出这样纯粹的戏。

该剧的创作呈现赓续了延安鲁艺的红色血脉,是戏剧美育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实践,是中央戏剧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尝试,更是探索戏剧赋能乡村文艺振兴的有效模式。


《背篼里的春天》剧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历经两年的实地演出排练、露天广场演出的特殊性、大量的非职业演员、人员变动的不稳定性、排练合成时间紧迫……面对这些问题,全组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尽管演出当天突降急雨,但全体演职人员凭着对戏剧舞台的热忱,依然冒雨完成整个演出,直至谢幕雨停。最终,演出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践行宗旨,务实苦干,克难奋进,永不懈怠”的“背篼精神”在今天依然深深地激励着剧组成员,因为这背篼里承载的是希望,是幸福,是春天!

山路遥遥,有情,陡峭可化坦途。

背篼虽小,有爱,天地都能容纳。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