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戏院芳华 | 纪念中戏建院75周年,校友伍宇娟艺术展开幕
时间:2025-04-09

4月8日下午,为纪念建院75周年,由中央戏剧学院与青年电影手册联合主办的伍宇娟艺术展,在学院昌平校区舞台美术教学楼展览厅(黑白空间)正式开幕。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副院长宋英,表演系主任王鑫、舞台美术系主任张洪琛、图书馆馆长马述智、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平睿等出席开幕式。学院众多校友、戏剧影视界艺术家一同见证这场充满温暖与“乡愁”的盛会。开幕式由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主持。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致辞


郝戎向伍宇娟校友回到母校,将多年艺术沉淀的结晶展出表示衷心地祝贺。他谈到,曾经伍宇娟站在光影交错的舞台之上,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生动鲜活,成为了大家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如今她以画家的身份惊艳众人,此次画展是她突破自我、探索全新艺术天地的勇敢尝试。画面里不仅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还蕴藏着深刻的思考。中央戏剧学院向来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多元艺术,深知艺术之间相互交融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学院收藏她的作品,就是对她这种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精神的高度肯定。她这种不断挑战自我、追求艺术极致的态度,完美契合了中戏的精神传承。在学院建院75周年这个特别的年份,此次画展意义非凡,不仅展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更激励着更多中戏人在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著名演员、画家,中戏85级校友伍宇娟致辞


伍宇娟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母校中央戏剧学院给予她“回家”的机会,让她能够为纪念母校建院75周年尽微薄之力。同时,她也感谢所有为艺术展付出的艺术家、亲朋好友。此次艺术展地面铺着的银杏叶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其中就有她的老家湖南,还有贵州铜仁,以及中戏昌平校区,这种原始、质朴的生活味道与中戏“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她希望师弟师妹能够传承这份对艺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著名导演刘苗苗、导演黄健中发言

著名演员朱时茂发言

著名演员、中戏校友陈小艺、何冰发言

中戏校友褚栓忠、柴鸥、伊春德、周帅发言

中戏85级校友俞钟、金莉莉、关海龙、田有良,恩师刘立滨送上祝福


开幕式上,众多中戏校友与戏剧影视界艺术家黄健中、刘苗苗、朱时茂、何冰、陈小艺、柴鸥、褚栓忠、苏丽、伊春德、叶谦、关瑶淼、彭静、芦鑫、赵永斌、杨阳、周帅、郭美清、辛奇、宋柯、傅小娜、仲华等亲朋好友为伍宇娟和艺术展献上祝福。值得一提的是,表演系85级伍宇娟的同班同学金莉莉、俞钟、田有良、关海龙以及恩师、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刘立滨教授,入学四十年后再相聚,续写与母校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


伍宇娟将画作捐赠给了母校,副院长宋英接受捐赠

院长郝戎为校友伍宇娟颁发捐赠证书


此外,伍宇娟还向母校捐赠了《中央戏剧学院》《天边外》两幅作品,以及画册和当年在母校就读时收藏的食堂饭票。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艺术展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纪念建院75周年的重要活动,通过绘画、影像、装置的多元呈现,展现了知名演员校友伍宇娟的蓬勃创造力以及她向绘画艺术家及视觉叙事者的成功转型。这不仅是对伍宇娟个人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总结,更彰显了中央戏剧学院“厚基础、重实践”教育理念下培养跨界艺术人才的丰硕成果,为纪念建院75周年增添了深厚的情感温度与艺术内涵。


伍宇娟简介

伍宇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5班,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有电影《疯狂的代价》《龙年警官》《香魂女》,电视剧《雪山飞狐》《东边日出西边雨》等,曾凭借《龙年警官》获得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主演电影《香魂女》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伍宇娟深情凝望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伍宇娟艺术展


本次艺术展由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与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担任策展人,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张洪琛和中戏校友、艺术家王茂担任执行策展,于4月9日—25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



步入名为“黑白空间”的极简工业风展厅,来自湖南耒阳大山深处的丝茅、芦苇,以及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遍地红叶,为整个艺术空间带来了野性的生命力。

整个艺术展分为绘画、影像、装置三部分。策展团队从伍宇娟2020年—2025年创作的100多幅绘画作品中精选56幅,观众可从这些充满激情的笔触中感受到伍宇娟自由且充沛的想象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画作里的14个故事,使得没有入画的父母亲、哥哥、妹妹等宛若立体出现在画中。



影像部分展出了由伍宇娟主演的《疯狂的代价》《难忘中学时光》《龙年警官》《香魂女》《女足九号》等影片,伍宇娟主演电影的海报、台本、剧照,伍宇娟的珍贵合影,以及她早年拍摄的杂志封面、挂历、明信片,甚至还有伍宇娟的学籍表和1985年上学时学院的食堂饭票等,这些动态与静态的影像仿佛在讲述着过往不朽的阳光灿烂的美好时光。



装置部分则由伍宇娟收集的童年老物件构成,古拙的桌椅箱柜、斑驳的雪糕箱与木盆水桶、朴素厚重的蓑衣、老旧的算盘与秤盘等,满挂在展厅结尾的高大展墙,这些沉默的物件历经岁月洗礼,不仅承载着伍宇娟内心深处的个体记忆,更无声叙述着时代的变迁与流转,使人在艺术展的结尾处流连忘返。


《探清水河》五连幅 伍宇娟作品


本次艺术展的最大亮点,是继2024年3月在北京举行《乡愁—伍宇娟艺术展》之后,伍宇娟在先前展出作品的基础上,增加七幅新作,分别是为纪念周璇诞辰105周年创作的《金嗓子周璇(2024·布面油彩·100×100cm)》;为还原梦境中住在白塔旁胡同而创作的《北京白塔寺(2025·布面油彩·120×120cm)》;为北京民俗小曲《探清水河》中的爱情故事感动而创作的《探清水河(2024—2025五连幅·布面油彩·60×90cm)》。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