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8日至24日间,中央戏剧学院本年度优秀党员一行16人在党委组织部长王建林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西庐山、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红色之旅”。通过对庐山、井冈山、南昌等地的考察,更为直观地学习和了解革命历史。
作为本年度学院优秀党员的代表,大家都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南下的火车上,到每天的休息时间里,大家把对革命历史理解和认识的交流贯穿到生活中的每一天,对于其中的一些老党员来说,这相当于是一种对过去生活和往事的回顾,而对那些年轻的优秀党员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加深革命历史认识的机会。
庐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它更是一个了解历史不能回避的地方。党员们在庐山上领略毛泽东主席曾经的生活场景,感受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气息。部分党员更是利用休息的时间对于和庐山相关的很多历史事件展开热烈讨论,使得学习讨论的气氛弥漫于全体党员中。
“红米饭,南瓜汤,下了庐山上井冈。”
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毋庸置疑,井冈山是党员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对茨坪的学习考察让党员们大开眼界,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在茨坪一直坚持战斗。这里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主要机关的驻地:中国井冈山前委,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等地方,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人都曾在此居住工作。
从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前敌指挥部的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第四军军官教导队队部旧址,到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党员们不仅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大家更是不断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着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遗址。很多党员还表示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料带回学院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其中的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个公卖处是1928年12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设立的,通过阅读《关于设立公卖处的通告》,大家了解到这个公卖处的设立是为了控制小商人暴力盘剥,满足红军所需要的正常的给养,同时方便群众。大家感叹着红军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就有着为群众着想的光荣传统。这样的传统在艰苦的革命初期显得尤其珍贵。
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沿着长长的台阶拾阶而上,仿佛感受到革命历程的漫长和艰难,台阶的尽头,纪念馆的上方是彭真同志书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排醒目的大字,纪念馆内有早期革命牺牲的先烈的名字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除了一些熟悉的先烈外,还有一些人并不熟悉,部分烈士的名字下书写着曾因为当时错综复杂的革命环境被误杀,这让很多党员感触颇深。大家在讨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实事求是,能认识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正是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邓小平书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铭刻着无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的光辉业绩。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才让后人能安享安定太平的生活。
纪念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的黄洋界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在整齐划一的宣誓声中,大家感觉到这次学习中得来的很多体会得到升华。
黄洋界的展览馆里,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的信让大家更加真切地体会革命者面对国家的兴亡和自己的家庭,毅然决然的选择。
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的参观过程中,大家通过《向井冈山进军》、《改造袁文才》、《王佐的军队》、《开辟红色区域》、《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的专题展览使得党员们了解了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整个过程。
火红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旗上面还留着战场硝烟的痕迹。依稀能感觉到革命战争的隆隆枪炮声,大家体会到了在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先辈们所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江西大旅社内的时钟指针永远都停留于凌晨两点,那正是南昌起义的时间。当记忆中的一幅幅画面都化作了眼前的实景实物,对于革命历史的直观感受让大家仿佛置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工作动力。
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南昌的八一广场,当音乐奏响,喷泉琼花飞溅,雄壮的音乐声中大家又一次激动地合唱起革命歌曲,歌声久久回荡在八一广场的上空……
在整个追忆红色记忆的过程中,由优秀党员们组成的这个临时集体发扬了互帮互助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整个学习考察任务。大家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讨论中相互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可是这段记忆却深深留在每个党员的心中,大家相约把这次红色之旅的所得带回到学院,把这次红色之旅带来的动力带到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