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42街》讲述了年轻女演员佩姬·索亚如何从合唱班成员成长为百老汇明星的传奇故事。本剧改编自布拉福德·罗普斯的小说以及1933年的同名电影,故事围绕久负盛名的百老汇导演朱利安·马许如何努力在大萧条的鼎盛时期制作一出成功的音乐剧而展开。
《42街》最原始版本是一位不得志的演员布拉福德·若普斯(BradfordRope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小说,小说于1931年出版,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认为这个题材非常适合歌舞电影,于是集结诸多音乐电影精英于1933年出品电影版《42街》,尽管故事被认为粉饰太平,但在经济萧条时期有助于观众忘记现实痛苦,因此票房成绩出色。
70年代后期,百老汇著名制作人大卫·墨里克(David Merrick)开始有意向将电影版改编成舞台剧,尽管他此前唯一一次将音乐电影搬上舞台的尝试——《金粉世界》(Gigi)一败涂地。为再现电影版《42街》中华丽盛大的舞队和场景,他邀请百老汇著名导演兼编舞高尔·钱平(Gower Champion)总领整个剧组。他创意了极具复古特色的场景和舞蹈阵形,在舞台上再现了音乐电影黄金时期的魅力,并大胆运用普通百老汇音乐剧两倍规模的群舞,创造了百老汇最轰动的踢踏舞场面。
《42街》百老汇首演被制作人墨里克渲染成舞台史上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谢幕结束后,他走上台示意热烈鼓掌的观众安静,向大家宣布导演于首演当天去世。这一举动让全场迅速陷入一边悲伤,却让票房更加火爆,观众争相前去欣赏这部大师绝笔。随后内部人披露,钱平在首演前即去世,墨里克故意隐瞒消息,以便其在首演夜大肆炒作,促进票房。
《42街》取得巨大成功,多位明星随后加入剧组演出。但20世纪80年代英国音乐剧凭借新颖的形式和全方位的剧场冲击吸引观众,从而占领百老汇,怀旧的《42街》难以与之抗衡,很快退居二线,两度转移剧院均是为英国音乐剧让道,被人戏称为“百老汇被伦敦西区驱逐”。
1984年,《42街》在伦敦西区首演,数年后,尚默默无闻的凯瑟琳·泽塔-琼斯(CatherineZeta-Jones)成为剧组的群舞演员,并作为女主角替补。某日女主角因病无法上场,她顶替演出时,制作人正在观众席中,他发现琼斯的过人才华,决定让她正式接任女主角,剧中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2001年,原版演出编剧马克·布朗博(MarkBramble)对演出进行诸多修改后,将演出再度搬上百老汇,新版加重了女主角的舞蹈戏,并将80版因为技术资金限制未能实现的舞台效果一一呈现。新版出色的舞台调度受到观众喜爱,演出持续了4年,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北美巡演;2007年9月至12月,《42街》在中国9大城市巡演。在中国巡演后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也因此剧,百老汇音乐剧文化进入了中国市场。所以我校音乐剧系在14级毕业大戏选择了《42街》此剧,作为实践项目。
音乐剧经典剧目是音乐剧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排演经典音乐剧全剧是经典剧目课中的重点,通过经典剧目排练可以使学生在优秀成熟的剧目当中达到声乐、舞蹈、戏剧的全方位训练,帮助学生完善表演手段,提升文学素养,整合所学课程。
全剧在节奏强劲的音乐中,上百只踢踏舞鞋在木质地板上踏踏作响,是音乐剧中最完美的视听觉盛宴!全剧运用完整的、系统的百老汇训练及排演方式进行排练,让学生们在全剧的排演中不单单只是学到如何跳与唱,还要学到如何编排、制作、导演。
在“经典剧目库”建设上,通过此次经典音乐剧中文版作品的排演过程,积累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片段,为日后音乐剧剧目教材建设积累资料。目前,中国开设音乐剧表演专业的院校没有上演过《42街》,本作品以揭露音乐剧演员真实的幕后故事为核心,并以现代编排为手段,提升内涵为目标。对该剧联络翻译进行剧本和歌词的中文翻译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后,将中文版剧本和中文版剧本下发学生,先对学生进行表演、声乐、和声、舞蹈、肢体方面的恢复训练,由老师进行《42街》详细的剧本分析,人物分析。因为是英译剧本,所以让学生通过对作品原文的理解进行修改,巩固剧本事件,人物关系,并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确定所排演的剧目脉络清晰,全按照百老汇42街原版进行全剧中文版演出,于2017年10月26-30进行展演.
当前经典音乐剧引进并排演中文版从市场的反应看已然成为现象,从这两点出发,音乐剧系迎合市场规律以及大胆的选材、不断的突破也为学生进入社会进行潜移默化的铺垫。音乐剧系通过多年探索与积累,目前经典音乐剧排演中文版,在创作与编排过程中,也创建了一个全面精专的创作团队。
经过数月的排练以及团队与演员之间配合的不断完善,音乐剧《42街》最终在我校舞蹈剧场成功演绎取得了圆满成功,并获得了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