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中央戏剧学院第三届5·23青年戏剧节开幕式在昌平校区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院长郝戎,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宾,本届青戏节评委会主席、导演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杨硕,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平睿,团委书记金子琳、副书记王伯正,以及本届大赛的评委老师出席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电影电视系2022级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班刘双嘉主持。
开幕式现场
当青春与未来对话,创意节目《寄往未来的一封信》惊艳启幕青戏节。节目采用环境戏剧结合歌伴舞的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展现了中戏学子的青春活力与对未来的憧憬。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致辞
郝戎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本届青戏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中戏青年戏剧人的盛大节日,更是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践行时代使命的生动实践。
他表示,希望同学们秉持时不我待的精神,在青戏节的舞台上坚守正道、开拓创新,不仅在艺术创作中精益求精,更要主动肩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在戏剧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以挺膺担当的魄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文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评委会主席杨硕致辞
杨硕在致辞中代表青戏节组委会与评委会,向关心支持活动开展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他介绍到,本届大赛共征集到168部学生作品,包括话剧、戏曲、音乐剧、歌剧、舞剧、偶剧、儿童剧、环境戏剧等各种形式。大赛在“原创剧目”“作品改编”两大经典板块基础上,全新增设“校史峥嵘”板块,旨在鼓励同学们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动人故事与精神内核,用当代艺术语言致敬先贤,让中戏人“求真、创造、至美”的精神血脉在新一代青年中赓续传承、焕发光彩。
最后,他预祝19部决赛作品大放异彩,展现中戏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每一位参赛学子能够在舞台上光芒万丈,成为照亮中国戏剧未来的璀璨星辰。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平睿致辞
平睿首先向导演系2005级姜逸磊和杨铭两位校友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创业的事业发展有成时向母校捐款,建立了“初心创作基金”,帮助更多的青年学子去追求艺术梦想。他表示,“初心创作基金”希望能与母校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更多产学合作和艺术创新项目,基金会也将搭建桥梁连接校友和母校,并通过捐资建立基金的方式支持青年学子实现理想,见证他们从中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参赛学生代表、导演系2020级戏剧导演班彭浩然发言
导演系2020级戏剧导演班彭浩然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他谈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他和所有参赛选手都经历了一段痛苦又快乐的岁月,大家朝着共同的理想信念,挥洒自己的艺术畅想。本届戏剧节不仅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份献给学院建院75周年的⻘春礼赞。75年,⼀代代中戏学子将文化自信深深刻进每⼀句台词、每⼀个角色里,传承“求真、创造、至美”的中戏精神。如今,新一代中戏人即将在舞台上交出最赤城的答卷,以戏剧之名,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宣言!
党委书记徐永胜宣布开幕
随后,徐永胜宣布中央戏剧学院第三届5·23青年戏剧节开幕,领导、嘉宾共同启动装置,决赛竞演正式开启。
出席领导、嘉宾与参赛学生代表合影
在青戏节决赛首演的独幕剧单元中,中戏学子以赛前的专注筹备、赛时的从容演绎,尽显扎实的创作功底,书写着戏剧舞台上的青春华章。
《震惊!喝过一氧化二氢的人都疯了》
规矩、恐惧、向往自由的灵魂。当一个人发现所有人所相信的真理竟是谬论时,该何去何从?当真理被打破,人们将迎来一个怎样的世界?
《龙桑奈特》
午夜、公园、长椅……两个“陌生人”,吐露肺腑之言。或者还有一种可能,他们并不是陌生人,只是有些话难以出口,有些事难以说明。一身恐龙的玩具服,隔开了现实与幻想,却带来了最为深情的自白。
《活着》
该剧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活着》。这个世界六十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的身上,可是时间无法夺走的,只有他活下去的意志。“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观众为“最受观众欢迎剧目”投票
聚光灯下,三部风格各异的独幕剧轮番上演。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热情投票,推选“最受观众欢迎剧目”,让艺术的余韵持续升温。
中央戏剧学院第三届5·23青年戏剧节化作试炼场与星光台,各年级、各专业的学子在此磨砺技艺、绽放才华。剧组成员同心逐梦的日夜,皆成青春里璀璨的独家记忆。
随着独幕剧首演完美收官,独幕剧第二场、多幕剧与短剧竞演单元的精彩篇章,正待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