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迎接全国第40个教师节,发扬优秀师德师风,党委宣传部特设“传承优良教风,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报道。此次专访人物为2024年北京市育人先锋、2023年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周毅。
要完成一部完整的戏剧演出
各戏剧要素之间如何配合?
舞美设计方案有没有舞台技术瓶颈?
艺术创作方案的戏剧呈现是否完整准确?
一台好戏能否如期开场?
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寻找
多年来,在学院的部署推进下
中戏实践教学中心主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
周毅和他的团队
赓续“教学实践一体化”优良传统
脚踏实地
着力探索独具中戏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让一届届学子勇于创造、不断成长
周毅,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
先后多次荣获中央戏剧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10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组织排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2024年,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服务育人先锋”称号。
教授过《独立戏剧制作人》《演出项目策划》《演出制作》《剧场管理》等专业课程,发表《浅析世界级剧院的百年发展之路——以莫斯科艺术剧院为例》《论演出制作通识教育的意义》《虚拟仿真舞台监督系统在示范教学中的实践要点与构建必要性》等学术论文,以第一参与人的身份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才培养共建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子项目《新型演出制作人才实践培养体系研究》、国家艺术基金《中央戏剧学院演出经营管理类、舞台管理类人才培养项目》等科研项目。
刚刚好的“第二志愿”
回忆起与中戏戏剧管理系的相遇,周毅用了一个词——“误打误撞”。2001年,中戏戏剧管理系(原名艺术管理系)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那时的周毅带着对理想的追寻、对中戏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懵懂,踏进了东棉花胡同39号院的大门。“我是美术类考生,戏剧管理其实是我的第二志愿。”
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周毅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掌握了戏剧创作和制作的全流程概念,并接受了跨学科的教育,对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
周毅(后排右一)大学毕业时的合影
在中戏独有的艺术浸润环境中,他感受到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自身优势也得以施展,“在中学时代,我不觉得一所学校能够拓展人生的宽度,对于‘教育’力量的认知也并不深刻,总之,我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下的优等生。”但来到中戏后,周毅找到了那份独属于他的归属感,“我很喜欢学院的教育环境,这里的老师们很懂学生的所思、所需,我觉得自己的各种灵感和想法有了‘用武之地’,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认可。”
回望本硕的七年光阴,对周毅来说,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与母校之间深厚情谊交织并建立的见证。
周毅(后排右三)大学毕业时的合影
周毅(前排右一)大学毕业时的合影
毕业之际,因其优异的成绩,许多优秀用人单位向周毅递出了橄榄枝。然而,由于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和依恋,以及对戏剧教育事业的肯定和憧憬,周毅决定留在学校工作。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也希望像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一样,帮助学生发掘自我、认识自我,在这片充满热情的戏剧‘沃土’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并为这一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贡献。”
相较于戏剧管理,艺术管理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让周毅对文化产业领域很感兴趣。在戏剧管理系任教期间,他经常从“软件”的角度出发,去关注一个个戏剧项目,思考如何通过一种良好的创意运营方式,将演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发挥到最大。“一方面,如果是从公益性的角度,就是探索如何让作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如果是从商业性的视角,就是思考怎样让商业利润反哺艺术,实现良性循环。”
周毅为学生们上课
周毅考察中国智造品牌
2015年底,周毅被调任至实践教学中心后,对于戏剧演出的“剧场硬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什么样的剧场才是好剧场?它的组织目标是什么?如何打造高校剧场的品牌?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运用专业所学开展剧场管理工作,再以实践经验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工作岗位的前后转变提供了机会让他的专业面实现戏剧制作的全流程闭环,“从实践教学的层面来说,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结合是一个硬性要求,只有懂得教育规律,将教学经验很好地融合在管理模式中,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为教师教学、学生实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被学生信任的“大老师”
在众多社会角色中,周毅最喜欢的是“教师”这个身份。从第一次带班上课到今天,已有近14年光阴。时间川流至今,他陪伴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成长,也铭记着许多有成就感的时刻,“每当我的学生毕业了,看着他们在社会中发挥能量的时候,我总是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样子。”
周毅及其指导的学生
“可能是我的同学,也可能是我的老师、同事,还可能是我的学生。”从小到大,周毅总是以身边人为榜样,在不同的阶段,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或是复盘他们成功的经验。“上学的时候,徐翔老师曾教导我们‘眼界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工作之后,我对这句话的体会越发深刻。”周毅觉得,这正是开展育人工作的切入点。
在他看来,戏剧管理系的专业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管理综合能力,在讲授《演出制作人》《演出项目策划》《剧场管理》等课程时,他经常通过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来调动学生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
周毅为学生们上课
“这就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未来,你会在戏剧演出中承担这样的任务,你是否热爱?”家国情怀、文化传承、职业精神、应用能力等是周毅课堂中的“关键词”。“学艺术一定要有情怀,如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感知,或是缺乏一种大爱的心,那么就很难在文化意义上建立坚定的自我,进而被市场所裹挟。”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句话不仅指明了文艺创作的责任,更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面对未来的文艺人才,周毅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行业判断力、职业素养,以及共情能力、创造能力,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我觉得大爱情怀很重要,因为这是中戏带给我的一种改变,所以我也希望能把这个‘火种’再传递下去。”
周毅受邀到国家京剧院做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如今,在“00后”学生身上,周毅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和从容,同学们敢于表达自己,也愿意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感受。
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老师”,或许是因为微信昵称是“大”字开头,“也可能是觉得我心大吧”,周毅笑道。作为一个鼓励型老师,帮助同学们点燃学习热情、乐观通透地看待问题、练就强大的内驱力、跳出思维局限看问题,是他常做的事,“我很乐意做这些,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信任和使命,倾听他们的想法、困惑、烦恼,就好像我的学生时代和当下时空进行了一次重叠,又回到了那段青涩的时光,很美好。”
毕业生们对周毅的祝福
在高校,做理想中的“制作人”
提到实验室,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实验耗材等,多与理工类专业相关。周毅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艺术院校的实验室是什么样子的?就戏剧影视类专业而言,打造实验室群的意义是什么?“之所以是实验室,它应该是一个具备实验条件、能够对专业领域前沿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的空间。”
中央戏剧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早在2014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便已建成,为“教学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的顶层设计很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历任领导、前辈都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在一代代中戏人的接续奋斗下,不断改革推进。”如今,实践教学中心所辖9个演出空间、1座影视教学楼及1座舞美制作实验中心,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各类教学实践、科研试验、学术活动的开展需求。
在专业教室中,学生们学到的是艺术创作规律、美学设计概念、职业素养理念等,但要让这些培养目标落地,需要真切的反复训练,与实际环境保持联系,以及一遍又一遍地试错,直至找到真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我们可以填补案头专业创作与现实行业操作间的空白。”在周毅看来,这也正是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
2023年,实践教学中心共承担了162个教学实践项目,这与同类型的国内外高校,甚至是和剧院团相比,都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除此之外,周毅还带领部门的实践教学团队一起开设了《剧场空间及使用基础》《剧场实践(灯光)》《演出制作实习课》等全校公选课。
实践教学中心的老师们讲授课程
前期,为筹备开设这些开课即爆满的“神仙课程”,周毅和部门同事走访调研了很多教学单位,精准了解各个专业的教学需求,“戏剧演出和影视制作都是一种聚合式的团队协作,但是我们发现,各专业的学生虽然非常清楚自己该完成的部分,可当他们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对对方要做的事以及职业特点却并不了解,这就会导致整个体系中的工作效率、流程逻辑、职业认可、沟通支持等都存在因通识性缺失而带来的障碍。”因此,他们开设的公选课主要是通识类课程,由教学单位“定制”,实践教学中心提供“实训套餐”,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勇于试错,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实践教学中心的老师们讲授课程
周毅用“铁军”来形容部门的同事们。在他看来,近年来中戏实践教学工作取得的诸多成果,既得益于学院精准的顶层设计和高效的校内联动,也与靠谱的团队密不可分,“这么多年来,学院的领导班子一直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这个团队也很团结,给了我很多的信心和勇气,这基于学院长久以来保持的特别好的组织文化。我觉得,有了他们,心里就有了底气和自信,我们能够‘拧成一股绳’,更好地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科研、服务学院发展。”
实践教学团队
保障演出直播
在数字赋能教育、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下,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资源优势,2023年5月,周毅萌生了推动成立“中国智造演艺影视科技联合实验室”的想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
“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为戏剧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是否能用“自主可控”的国造设备共同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是否能为中国的戏剧影视行业建立自己的标准?是否能为世界戏剧影视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带着这些疑问,周毅和同事们在6天内走访了广州、深圳的14家行业头部企业,邀请他们共同参与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实践教学。这样既能让师生了解行业内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产品,拓展创作思路,也能在艺术应用领域为企业提供“试验场”,在研发层面促进产品的迭代升级,从而提升国家民族品牌在世界戏剧影视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周毅主持“中国智造演艺影视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周毅介绍示范中心实验群落
今年6月,“中国智造演艺影视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学院成功举行。在中戏基金会、校友的帮助下,该项目在一年的时间内顺利落地,每每谈及此,周毅心中总是有许多的感慨。曾经,他梦想成为一名独立戏剧制作人,但受限于行业专注力,他还没有完成过这一目标。如今,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面对一个个教学任务、演出项目、管理目标,“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制作人,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我最初的设想很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够创意先导、筹措资源,组织团队、实施计划,能完成一件件满载着教育理想的事情,能享受这样的干事成果,也是一样的圆梦。”
未来,他希望能依旧紧跟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校内各部门的助力,和团队一起,统筹推进“视听未来智能实验中心建设”“戏剧艺术拔尖人才智能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未来数字智慧剧场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构建学院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打造成为中戏最具特色的“金字招牌”,树立起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水平的顶尖示范标杆。
实践教学中心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