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迎接全国第40个教师节,发扬优秀师德师风,党委宣传部特设“传承优良教风,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报道。此次专访人物为2024年北京市育人先锋、2023年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导演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杨硕。
这是一位年轻的系主任和他在中戏成长任教的故事——见到过好的老师,收到过暖心的善意,所以想将这个传统传递下去。“我觉得我至今在做的事情,就是做好传承。如何接好这一棒,如何传承好导演系的育人精神是我工作的最大课题。”
感谢和想念每一位在成长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
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杨硕的既定规划,“我读书的时候的确没有当老师的人生规划,我们当时都想着毕业应该出去搞创作,完成做职业导演的梦想。”临近毕业,鲍黔明老师鼓励他,“你是适合当老师的”,尤其在第一年考研没上岸时,鲍黔明老师立马电话打来,“无论如何,再坚持考一次。”
这改变了杨硕的人生走向,是老师、前辈们的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是学院、导演系充满情感又严谨有序的环境与氛围深深吸引着杨硕,变成他前行路上的一盏灯。就这样,杨硕同学成为了杨硕老师。
杨硕(后排右一)大学毕业时的合影
一位年轻教师要在教学中立足是不容易的,甚至是艰难的,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在杨硕近二十年的教龄中,他几乎与当时导演系所有的前辈老师们都一起进行过教学合作,有我们深切怀念的鲍黔明老师、白栻本老师;有大学期间就指导他学习的廖向红老师、丁如如老师、刘毓玲老师、姜涛老师、王晓凡老师;还有在任教后对他帮助很大的曹其敬老师、王良波老师、刘伟老师、苏宇老师。
“他们每个人都分享给我经验,都给予我力量和精神支持,对此我终身难忘。教师节之际,要在这里表达对老师们的想念和问候。”从18岁考进中戏,到26岁留校任教,杨硕老师对学院的情感升华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
什么是好老师?
刚刚工作时,杨硕就一直在思考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觉得每个人在身份发生变化的时候,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从入学会想,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后来当老师了,会思考自己做什么样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他慢慢摸索到五条标准。
杨硕给学生上课
01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礼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的“大先生”,根正则苗红,既为人师,必须时时刻刻以道德准绳匡正自己,以德立身,以德育人,锤炼高尚的情操。
“我无比庆幸自己来到中戏,遇见了各位老师,是学院所有的老师和看不见的老师——中戏的学风塑造了我,成就了我。”人伴贤良品自高,前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戏“做戏先做人”的传统都影响着杨硕,指引着他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将育人的传统传递下去。
02成熟且健康的心智
杨硕老师的导师丁如如教授曾经告诉他,一个导演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决定着一部作品的精神走向。因为导演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艺术作品的话语权,决定着观众会看到什么,影响其思考什么,这一点上,导演这个专业和职业责任重大。
杨硕回忆,某次课上,一位同学结合自己上中学时的经历创作了一个小品,小品里由于学生对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理解,导演就在小品结尾伴随着摇滚乐,设置了学生在教师办公室砸坏学校设施的情节,台下的同学看得掌声四起。
但老师说到:“我们不能总是带着固有的眼光、心态和认知去理解生活,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以此简单地做出某种非黑即白的是非判断之后,将作品变成用来宣泄个人情绪的工具。我们不仅要看到‘人怎么了?’,还要洞察到‘人为什么会这样?’的真实原因。这才是艺术创作应有的意义。”
成熟的老师带出成熟的学生,健康的学生才能创作出健康的艺术作品。
杨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导演构思
03终生学习的精神和愿望
戏剧艺术要发展,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和观点来看待,好的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拒绝懒惰。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生活里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终身学习、深入思考,才是教师能够持续站在讲台上的重要保障。
在导演课上,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现场的构思和艺术呈现进行综合指导,这更需要老师常学常新。“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层次以及对导演艺术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对作业指导的走向和质量。作为一名老师,学习与思考,永远在路上。”
话剧《严峻的考验》演出剧照
话剧《家》演出剧照
04超强责任心,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
什么是责任心?是上好每一堂课,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但从杨硕老师身上,责任心更加丰满、具像化,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和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期许。教书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份工作,而是一项事业。
导演系本科生总共70人左右,专业特性的原因使该专业的教学一直保持较低的生师比。因为学生少,系主任可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这也是导演系的优良传统。
共情能力是一位好导演的品格,也是一位好老师的品格,在谈到因材施教这个话题时,杨硕讲到,“戏剧就是研究人的,教育也一样。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准去判断所有人,既然导演创作是个性化的,那么导演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他在教授学生时,会将心比心。
“我们自己做学生时,总会觉得父母、老师不理解自己,武断了很多事情,从而拉远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而导演专业的教学是需要师生交心的,如果彼此没有心理上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怎么会把自己心里面的感受讲出来呢?艺术创作和指导也就无从谈起。”
05保持自省的能力
讲课受到欢迎、得到学生尊敬信任时,杨硕老师会思考,“师生关系或者说教与学的关系本身就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甚至是满足感,这可能就是影响教师进步最大的内在障碍。学生认同老师的观点,一双、十双、百双眼睛,炯炯有神盯着你时,最大的危险就是自我满足,陷入小我的膨胀中”,这让他保持冷静与自我鞭策。
谦逊的里层,是时时刻刻的自省,而自省还有一层,就是用平等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一堂课。“不要担心学生质疑自己的观点,怀疑精神是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学生如果在一个度的范围里发挥怀疑精神,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开始,教育不能靠权威来震慑学生,而是不断思考除了技能的掌握,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发生变化。”
杨硕带领导演系学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合影
接好这一棒,传承好导演系的育人精神
2024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建系71周年,70余年里,历代教师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戏剧艺术亦然。无论从艺术创作到审美接受,从演出文本到呈现技术,从思想表达到风格样式,都需要导演系在守正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人才培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头,自然也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更加系统、科学地培养新一代戏剧导演人才。”
杨硕参加第十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学术论坛
杨硕希望中戏导演系走出去的学生是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审美品位且心理健康的创作者;是面临压力困难,依旧勇于负重前行,面临激烈社会竞争,依旧保持心地善良的创业者;是能耐得住寂寞、承得住压力、受得起委屈、担得起责任的实干者。
在导演系深厚的教学底蕴的基础上,杨硕将带领导演系持续聚焦于完善戏剧导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中青年教师人才建设、科研能力建设、教学场地及硬件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全面的规划与发展,以探索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民族主体性和国际前沿性为引领,开设丰富的专业课群,搭建高质量演出平台,以强化学生的内涵式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育,这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使命和责任。”
杨硕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主持2024桂林艺术节国际推介活动,介绍“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
话剧《铸剑》参加爱丁堡边缘艺术节
结语
感谢18岁那年,老师选择了我,学校选择了我,才有了我今天的一点点成绩。于我而言,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我要带着责任与担当与我的同事们一起传承好导演系的育人精神。
——杨硕
从未曾规划以教师为终身职业,到致力于将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从感激老师与学院栽培的毕业生,到成为不断前行的教育工作者;从接受前辈教师的真诚扶持,到如今肩负起培养更多人才的教育使命,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深远意义所在。
优秀的教师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代人,所谓“桃李满天下”,或许并非指一棵桃树的果实遍布世界,而是指其果实能在各地生根发芽,绽放新的花朵,结出新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