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纲领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巩固拓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果,高质量部署“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双一流”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实施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及各党支部党员干部学习方案,制定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项工作由徐翔、郝戎、宋英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2.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学院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标准,强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细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全面领导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项措施落实落地,重点完善党委对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重大工作的政治引领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这项工作由徐翔、郝戎及党院办、组织部、统战部、各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3.持续强化党的建设。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诊断行动。继续加强系部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系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继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持续深化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争先创优工作。这项工作由徐翔、郝戎、宋英及党院办、组织部、宣传部、各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4.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三个清单”,完善责任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层层传导压力。持续深化巡视整改,落实整改清单,全面清查整改任务落实情况,查摆和整改“新问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领师生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维护校园和社会安全稳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院领导践行一线规则作为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5.持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党委支持纪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责任,特别是聚焦政治监督,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综合研判学院政治生态情况,关注“十四五”规划、教育评价改革、学科评估、研究生教育改革等重点工作,以强有力的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部署的落实。持续深化“三转”,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监督方式,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持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这项工作由葛秀珍及纪委办公室、监督检查室负责人负责落实。
6.稳步推进校内巡察工作。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校内巡察工作,2021年上半年完成对教学单位党组织巡察,实现全覆盖。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适时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提升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的有效性,凝聚监督合力,推动巡察整改落地见效。提高巡察质量,健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察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巡察队伍选拔机制,把忠诚干净担当、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到巡察队伍中。这项工作由葛秀珍及党委巡察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落实。
7.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政治领导。推进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做好教代会、学代会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引领,探索“四就近”新思路新举措,继续做好“关工委”工作。这项工作由徐翔、宋英及工会、学生工作部、团委、离退休工作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8.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提升依法治校能力攻坚行动,继续做好章程修订核准工作,按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十四五”规划要求,做好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清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和实施加强法治工作实施意见,健全法治工作体系。开展法治教育培训,提升师生法治理念水平。制定普法规划,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和“宪法晨读”活动。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9.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及时落实上级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校园防控措施,在维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外籍教师等群体的管理与服务,落实“双稳”方针。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10.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做好定点帮扶贵州省长顺县的工作。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帮助长顺县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全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文化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总结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教育大课堂。这项工作由宋英、陈雷及党院办负责人负责落实。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11.全力做好“十四五”谋篇布局。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明确阶段性重大战略任务、重点改革举措,以不断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国家文化生活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目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工作,推进规划实施,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12.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推进思政课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阵地的关键作用。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宣传教育。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能力。密切联系“延河联盟”高校,加强与首都博物馆合作交流,建设东城校区红色教育基地。完善“红色基因育人”体系,加强校史教育,继承延安鲁艺传统,弘扬中戏精神,讲好中戏故事,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完善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13.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列入学院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学院实际,改进对教师、学生、用人的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这项工作由徐永胜、孙大庆及教务处、研究生部、十三系二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14.着力打造精品教材。统筹推进各专业教材建设,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优化教材立项与结项评审机制,完善和细化教材审核制度、选用办法等相关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创新型科研人才培养,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教材宣传工作,创造良好使用氛围。这项工作由徐永胜、孙大庆及教务处、研究生部、十三系二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15.深化招生改革。开展专业考试内容改革,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科学制定和实施招生工作方案。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提高人才选拔质量。这项工作由徐永胜、孙大庆及教务处、研究生部、十三系负责人负责落实。
16.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狠抓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探索优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育人环境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高度重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落实新时代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新文科”建设,促进各学科、各专业之间交叉融合,探索学分制改革。整合师资和教学需求,探索专业类通识课建设。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持续丰富实践教学课程。完善校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国际合作项目,加强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这项工作由郝戎、徐永胜、孙大庆及教务处、研究生部、留学生管理处、十三系、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负责人负责落实。
17.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展示中戏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工作。支持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与西城区政府合作事宜,支持属地文化产业发展,创作优质文化作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这项工作由郝戎、宋英、徐永胜及党院办、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负责落实。
18.多维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把好人才引进关,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广泛参与国内外行业交流与合作,创造学术交流、实践应用平台,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突出创新型素质。持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计划”,落实人才共建项目。瞄准学术前沿、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强化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客座研究员、外籍教师等人才梯队建设。创新人才使用模式,多种方式增强教学、科研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发掘现有人才队伍潜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完善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党政、后勤服务、教辅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项工作由郝戎及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负责人负责落实。
三、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科研创新发展
19.持续抓好一流学科建设。做好“双一流”周期总结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查找短板,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升。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学院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文旅演出研究中心、中国戏剧学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建设,深化“中国演剧学派”研究,夯实学科基础,提升优质学术成果产出能力。推进与兄弟高校合作交流,聚焦学科交叉、整合学科资源,依托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发挥传统优势和学术优势,推进曲艺学科建设。这项工作由郝戎、孙大庆及发展规划处、十三系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20.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开展“学术文化建设年”,强化“科研强校”的共识。持续推进科研“重大选题库”建设。完善科研协同与合作的研究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和协作制约,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实“破五唯”,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开展客座研究员面向研究生的系列讲座。依托《戏剧》学报,办好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巩固学术声誉,强化学术地位。这项工作由郝戎、徐贞、孙大庆及科研处、戏剧艺术研究所、学报社、十三系二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21.加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继续发挥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等国内外平台的作用,开展戏剧交流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合理运用QS等国际学科排名体系成果,提升学术声誉。依托世界戏剧教育联盟,建设符合艺术院校特色的排名体系。以实验剧团为依托,打造精品剧目,开展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这项工作由郝戎、徐贞、孙大庆及党院办、国际交流处、科研处、戏剧艺术研究所、实验剧团、十三系二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管理服务
22.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2021届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做好政策解释,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加强对贫困生、少数民族等重点群体的关爱,提升其就业能力。这项工作由宋英及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十三系负责人负责落实。
2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发挥心理育人职能。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从“专业育人”向“全员育人”转变,扩大育人辐射面。做好2021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这项工作由宋英及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24.继续做好学生服务管理。加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重点的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持续深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通过“云助力”等拓展学业辅导形式,解决学生在线学习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征兵和军训工作。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这项工作由宋英及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负责落实。
25.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事件与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团员主题教育活动。做好第七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的筹备与开展,持续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做好活动保障。这项工作由宋英及学生工作部、团委负责人负责落实。
五、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构建高水平管理服务体系
26.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2021年的重要意义和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安全,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高度重视应急值守工作,做好总值班工作,严格落实敏感时期和节假日关键岗位值班值守要求。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这项工作由全体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
27.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型校园建设,以提升信息化质量、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构建高质量信息网络支撑体系。推动研究生管理、学生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工作实效。持续推进“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提升师生体验。做好学院官方网站改版工作,建设好对外宣传的窗口。这项工作由郝戎、徐贞及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人负责落实。
28.保障和改善办学条件。实行适度从紧的预算分配政策,加强财政资金执行进度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做好审计工作。推进舞美实验工坊建设,完成实验剧场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实验室建设,完善教学空间智能化管理模式,健全教学空间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教学空间配置。这项工作由陈志坚、陈雷及审计处、财务处、基本建设处、教室与教学设备管理中心负责人负责落实。
29.做好东城校区工作。优化东城校区职能,重点突出中国戏剧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学术科研和创作实践、高年级教学、高水平继续教育职能,整合利用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东城校区的综合管理、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工作,提升服务水平。这项工作由徐贞及东城校区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落实。
30.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服务功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开展教育活动,让培养节约习惯、拒绝餐饮浪费成为广大师生的坚定共识和行动自觉。做好工程修缮把关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做好餐饮服务保障,全面提升食堂服务质量。做好餐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全院上下垃圾分类意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和使用管理。这项工作由陈志坚及后勤处负责人负责落实。
中共中央戏剧学院委员会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