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主题征文 | 李佳怡 许冠琦:模糊的名字(剧本创作)
时间:2025-10-17

李佳怡 许冠琦    戏剧文学系2023级本科生


人物介绍

王九仲:1921年出生,顾家豆腐铺的小徒弟,加入地下党并于1945年牺牲。

顾德明:顾家豆腐铺的主人,真正身份是北平地下党通县负责人。

王乃旺:王九仲的女婿,以做木工为生,后为岳父的烈士身份奔波。

王舒兰:王九仲的女儿,王乃旺之妻。

任玉芬:1918年出生,王九仲的妻子,王舒兰的母亲,王乃旺的岳母。

王梅君:王九仲的妹妹。


1.20世纪40年代 街道 夜 外

△ 深夜,北京通县北大街上的家家户户都落了灯,寂静安然。

△ 唯有顾家豆腐铺的窗户透着暖黄色的微光。

王九仲:您再让我考虑下。


2.20世纪40年代 顾家豆腐铺的里屋 夜 内

△ 顾德明整理着文件,侧过身子朝向王九仲。

顾德明:九仲,师傅明白,这听着太突然。这些日子,安徽茂林那边出了事,鬼子还在扫荡。就在现在这个时候,不说整个北平,就是咱们通县也不断地有人在死去。

△顾德明放下手里的文件。

△王九仲低头看着脚下,快速地思考着。

顾德明:我拜过把子的兄弟,原在新四军做宣传员工作,就在前一阵,被遭杀千刀的叛徒出卖,死在了海坨山。

△顾德明走进,恳切地看着王九仲,把手放在王九仲肩上。

顾德明:现在组织上需要一个能在北平这边搞地下工作的人,我第一个想到了你。

△王九仲看顾德明。

顾德明:你先想想吧,之后再给我个你的答案。师傅信得过你。没想法,就还是在我这踏踏实实地做豆腐,放下心,有师傅在。

△王九仲沉默几秒,之后眼神坚定,把手伸向顾德明想要握手。


3.20世纪40年代 顾家豆腐铺 日 外

△一天的黄昏,太阳将将要落山,顾德明的豆腐铺也要收铺了。

△见王九仲收拾地差不多了,顾德明用余光扫视了一圈周围巷子口、槐树底下,见周围并无旁人,便把一个竹篮放在柜台上。

顾德明:九仲,今天收拾完,你拿着篮子去北大街南街口买些黄豆去。

△顾德明点点下巴,向王九仲示意竹篮的存在。

顾德明:篮子里有钱。另外,教堂那边差人又要豆腐干子去,你也一并送去吧。

△王九仲看向顾德明。

王九仲:师傅……

顾德明:你看看篮子,里面有钱。

△王九仲掀开篮子上的蓝色棉布,里面有一沓钱还有一个小小的印章,上面刻着“籍傑”。

王九仲:这是……

△顾德明见王九仲要拿出印章,上前急把蓝色棉布盖上。

顾德明:组织给你起了代号“籍傑”,“傑”这个字好啊,它意味着组织上对你有期许。

△顾德明后退一步,看着王九仲。

顾德明:我明白说,你能答应加入,我没感到惊讶,但你这么快就决定,我也没想到。

△顾德明把手放在王九仲肩膀上。

顾德明:去干吧,师傅会在你身后护着你的。

王九仲:师傅……

△王九仲默默地在身侧握紧拳头。

王九仲:您放心,我会向您一样,为着咱们周围的亲人、为着这里不会有更多人再送死、为着那些我们的同胞,我一定会努力做的很好。

△顾德明拍拍这个激动的少年,温和地点头示意。又转身继续擦着桌子,和骑车买馒头的乡亲点头问好,回到日常生活里潜伏着,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王九仲接下任务后,也学着顾德明一样沉稳地工作。他收好印章,握紧竹筐向教堂方向走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


4.20世纪40年代 通往顾家豆腐铺和教堂的大街上 日 外

△远处炊烟刚升起第一缕,王九仲揣着竹筐往豆腐铺走,他的手掌按在鼓囊囊的挎包上,神情警惕。

△街一旁的饭馆二楼,有两双危险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同时,在他经过的那些沿街铺子旁,布铺那里的几个人看见他走过,小声地嘀咕。


5.20世纪40年代 顾家豆腐铺内 日 内

△白天的豆腐铺店面瞧着精神,走过能瞧见四方的柜台和靠里的锅灶,锅灶旁摆着招牌的“北京老豆腐”,柜台前楣上挂着几个木牌,上面写着“老豆腐”“豆腐脑”“烧豆腐”“小葱拌豆腐”。

△有顾客来了,坐在街边摊头摆着的矮脚长凳上。顾德明招呼着客人,看着王九仲从街口回来。

△王九仲沿街三步并两步跑进顾家豆腐铺。

顾德明:回来了。

△王九仲向顾德明示意,把黄豆袋放在柜台里面。

王九仲:今天的黄豆有些看着像坏了,咱们得瞧着点儿。

△顾德明看王九仲,略作思考。

△王九仲掏出自己怀里的布兜,从今早拿回来的黄豆袋中拿出一粒黄豆,放进自己的布袋里。此时布袋里已经有许多黄豆。

△顾德明也走进柜台。

顾德明:这走一趟就留个黄豆成习惯了。

王九仲:每交成一次任务,就留一颗黄豆。师傅,看着这些黄豆,我就知道自己为组织和百姓们帮上忙,我心里头觉着踏实。

△顾德明往店铺外探头看了看。

顾德明:现在外面风声不好。你晌午后再去教堂一趟,这个,得送出去。

△顾德明塞给王九仲一个纸条。

△王九仲装作无意地干着手里的活,接过纸条,塞进袖管里。

王九仲:您放心,师傅,晌午过我就去。

△话音未落,一名女子闯进豆腐铺。

王梅君:哥!

王九仲:轻点!

△王九仲紧张地环顾。

王九仲:你到这来干什么!

△王九仲把妹妹拉进里屋。

△顾德明见状,赶紧招呼客人,移走他们聚焦在兄妹二人身上的注意力。担心地朝里屋看了看。


6.20世纪40年代 顾家豆腐铺的里屋 日 内

△王九仲再三确认门外的环境之后,把门严丝合缝地关上。

王梅君:你老实告诉我,你最近都在干什么?

王九仲:磨豆子,做豆腐,送豆腐。

王梅君:你放屁!我都听见有人说了,说你和日……唔……

△王九仲急忙捂住妹妹的嘴巴。

王九仲:(低声)你疯了!有什么事不能回家再说!

王梅君:家?你还记得你有个家啊?

王九仲:小家是家,国家也是家。

王梅君:别扯那些有的没的!你天天不着家,嫂子就天天在家哭,跟守了活寡有什么区别!

王九仲:是我……是我对不起她。

王梅君:你知道就行,现在!现在就跟我回家。

王九仲:现在不行。

王梅君:哥!

△王九仲坚定地看着妹妹,没有多说。

王九仲:下午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王梅君:你知不知道,嫂子有了?

王九仲:什么?

王梅君:三个月了!你当爸爸了!

△王九仲沉默。

王梅君:嫂子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你,谁知道你天天不着家!哥,有什么事能比一家人

在一起还重要呢?

王九仲:你觉得,是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好,还是整个宋庄,甚至全中国的大家伙儿都平平安安的好?

△王梅君愣住。

王九仲:我现在做的,就是让全中国的大家伙儿都平平安安的事儿。我就是死了,也死得高兴。

王梅君:那……那孩子也会为你高兴的。

△外面传来一阵骚动,王九仲听见了师傅的吵嚷声,知道大事不好。

△王九仲情急之下把妹妹推进柜子。

王九仲:快,快进去。

王梅君:哥!

王九仲:没时间说那么多了!告诉你嫂子和孩子……别怨我这个当爹的!

△王九仲关上柜门。两个伪军闯入,顾德明被二人用枪架着要挟。

△顾德明向王九仲投去一个无奈的眼神,王九仲立刻领会。

△伪军们拿枪对着王九仲。

伪军们:你,跟我们走!

王九仲:不就是要人吗?我不墨迹,跟你们走。

△趁伪军不注意,王九仲掏出袖口里的情报,塞进嘴里,并把刻有代号的印章扔到院子里的碾盘旁。

△顾德明等伪军走后,打开里屋的柜子,发现了王梅君,此时的她已经哭红了眼睛,但是忍着没有发出声音。

△顾德明走到碾盘旁,拿起了印章。镜头定格在掉落在碾盘旁的印章上,印章滚落,沾上了尘土,使得印章的字有些模糊不清。

△顾德明用力地想拭去印章上的尘土。

王梅君:哥……


7.20世纪40年代 王九仲家 日 内

△烛火昏暗,王梅君忍不住放声抽泣。

△顾德明面色凝重,把印章放在王九仲妻子任玉芬的手里。

△见妹子这么慌张,任玉芬默默抹干自己的眼泪,把印章放在药盒里。又把妹妹搂在怀里,轻轻安抚她。

△任玉芬的目光,看向昏黄的烛光。


8.20世纪90年代 王九仲老宅 夜 内

△烛光转场,还是这间老屋。

△平房的青砖地面因潮湿已经有些斑驳。一个因为上了年纪,驼着背的老人拉亮屋子的灯,走到老柜子旁,把药放进柜子上层的药匣子里。

△一枚印章正静静地躺在药匣子里,上面的印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模糊了。

△已经是个老太太的任玉芬拿起印章,摩挲摩挲,又把印章放回了匣子里。

△随后,任玉芬从床下柜子里拿出一个玉镯,包好,带走。

△任玉芬关上门,缓缓给门上了锁。


9.20世纪90年代 出租屋 日 内

△一间出租屋的铁门被一把推开。

房东:这房子你还续不续啊?不续就赶紧搬,别人还等着住呢!

△在屋子里抽烟的王乃旺被吓得一哆嗦,忙讨好地给房东递了根烟。

王乃旺:哥,你知道我有难处,我尾款到账了立刻打给你,您再宽限我几天。

△王乃旺看房东没反应,给了他一条烟。看房东还没反应,他转头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值钱东西,不到十平的小出租屋里实在找不出什么,王乃旺便抓起自己亲手雕刻的木雕扁舟,恭敬地塞到房东手里。

王乃旺:送给孩子玩儿,我亲手做的!再宽限几天吧哥。

△房东一把把木雕丢在地上。

房东:打发要饭的呢?给不了!你的时间是时间,我的时间就是狗屁啊?

△王乃旺咽下一口气,弯腰捡起木雕,强忍着怒意。

王乃旺:明天。明天我续不了就走人。

△房东把那条烟夹在腋下,又叼起烟。

房东:就明天!火呢?

△王乃旺给房东点上火,赔着笑脸。

△房东白了他一眼,转身砰地一声关门离开。

△王乃旺不爽地踩灭了烟,坐回床上。他叹了口气,继续从一床报纸上寻找招聘信息。忽然,他瞥到在破洞的位置印有一则广告——“急寻木工为xxxx(被烟头烫没了)雕像,报酬丰厚!详情请前往宋庄村委会”。

△王乃旺若有所思,想起了今天上午发生在车间主任办公室的对话。


10.(闪回)20世纪90年代 车间主任办公室 日 内

△这是一间位于车间二楼的办公室,面积大约三十平米左右。东墙面,立着苏联式绿漆铁皮柜,里面陈列着车间从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各类奖项。西墙面,张贴着“时间就是金钱”的红色标语。

△主任正侧坐在一张榉木办公桌后,这张桌子正是出自木匠王乃旺之手。主任手里拿着一个印有“奖”字的搪瓷缸,他转动着杯子缓缓喝着茶。桌子上放着一本日历,明天的日期上画了一个红圈——明天是香港考察团来访的日子。

主任:机械化,机械化懂不懂?乃旺啊,你花半个月做的门板,我拿个机器一天就能干完!明天,明天你给香港那帮人上机器演示就得了。

△王乃旺支起上半身。

王乃旺:那我的门板……

△主任拿起茶杯,吹了吹茶上的热气。

主任:以后都用不着啦!

△王乃旺焦急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王乃旺:您看能不能先把之前那批门板的钱给我,我急着用。

△主任不耐烦地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盖上盖子。

主任:单位还能不给你结钱吗?好了,你先回去准备,要有大局意识,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11.20世纪90年代 出租屋 日 内

△王乃旺思索片刻,把自己的几件物品装入床垫旁的尼龙编织袋内。

△走之前,王乃旺最后环顾了一下他住了近半年的这间屋子。方格木窗还糊着白纸和夏天自己买的竹帘,进门的角落里还有他为了赚点外快做的小木活,窗台上的图纸堆成了厚厚一摞……他收回目光,背上编织袋离开。


12.20世纪90年代 王九仲老宅 日 内/外

△王乃旺跑前跑后,帮岳母家修房顶,修桌椅凳。

△任玉芬趁着他不注意,把一笔钱悄悄塞进王乃旺包里。

△王乃旺忙活完了,便背着包要走,岳母追上去。

任玉芬:吃完饭再走吧乃旺!你也忙活半天了。

王乃旺笑着:没事儿妈,下回需要修东西您直接打电话给我!舒兰打工操不过来心,还有我守着您,守着家。

△任玉芬欣慰地拍拍他。

任玉芬:你也是,有什么难处,也和妈说。

王乃旺:诶。你快回去休息吧,我明天再来看您!

△王乃旺笑着要离开,任玉芬看到他脚踝上的伤口,忙满脸担忧地喊住他。

任玉芬:哟,这是怎么了?

王乃旺:之前干活时砸到的,不碍事。

任玉芬:你这孩子!我去给你拿药。

△王乃旺拦住岳母。

王乃旺:我自己去,自己去!

任玉芬:我房间里有个药匣子,里面有红花油,你去拿了擦。

△王乃旺点点头,进岳母房间找药。


13.20世纪90年代 王九仲老宅卧室 日 内

△王乃旺在药匣子里翻找红花油。就在他找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拿着红花油的手上有一抹红色的印子,而那并非红花油的颜色。

任玉芬:找到没有?

△说着,任玉芬走来,看到他手上的红印子。

△王乃旺折返打开药匣,看到里面的印章。


14.20世纪90年代 王九仲老宅客厅 日 内

△任玉芬在竹筐里筛着黄豆。

△王乃旺一边擦着伤口,一边听着岳母说话。

任玉芬:嗨,你说这个?老玩意儿啦!

王乃旺:这到底是?

△王乃旺指着印章上“籍傑”二字。

任玉芬:你媳妇她生父的,你都没见过他。

王乃旺:他是……怎么死的来着?

任玉芬:那可太早以前的事了。他怎么死的,没人说得准。

王乃旺:啊?

△任玉芬放下手头的活,眼睛看着门外,像是在深深地回忆一些事情。

任玉芬:咱们村有人传,他是被鬼子杀死的。

王乃旺:这么说,他也参加抗日了?

△任玉芬走到门口,摇摇头,不想多言。

任玉芬:有人还说,他跟鬼子走得可近啦,三天两头往什么洋人教堂跑……这都多少年的事了,我已经快忘记了。

△王乃旺若有所思,把印章拿起来看了几眼。

任玉芬:伤口擦好了?这瓶红花油带走吧。

△王乃旺放下印章,轻轻点头,起身欲走。

王乃旺:好嘞。


15.20世纪90年代 出租屋 日 内

△打开灯,王乃旺卸下一身疲惫躺在床上,看了眼给女儿雕的木雕扁舟,又有了力气从床上爬起来,收拾起屋子。

△王乃旺从包里发现岳母给的一沓钱,眼眶湿润,但又把钱包好放回原处。

△王乃旺看向窗外,打开自己的素描本,开始画起了什么。


16.空镜

太阳升起,晨光微熹。微风轻抚着柳枝。


17.20世纪90年代 宋庄木雕工作室 日 内

△这是一间传统的木雕工作室,墙面上挂着一些工具。地上虽然随意摆放着几个木雕,但是造型都十分精致。

△王乃旺正在和几个木工站在一起,工作室主任给他们分发材料。

工作室主任:来,都看看,照着这上面的画啊!

△众人接过材料,四散开。

△王乃旺翻动着手中的材料,其中第一张是一个年轻人的肖像简笔画,看上去约莫十几岁。底下的几张是几封信件,王乃旺没有细看,因为他们都已经十分陈旧,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

工作室主任:都给我好好干,干好了,至少能拿这个数!

△主任用手指比画了个三,拍了拍王乃旺的肩膀。

△王乃旺点点头,便照着最上面的一张开始了工作。

△工作室里,众工匠的刨刀推过卷起新鲜木花,木纹里还沾着树皮碎屑,晨光中木屑飞扬。工具横七竖八散落地面,唯有一把新磨的鱼形锉刀独自悬在架前,折射出虹光。经过三天的工作,众人的工作都接近尾声。

△王乃旺雕刻完,拿软布擦拭着自己完成的木雕。

△身后其他木工蹲在地上开始闲聊了起来。

木工A:诶,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这个活儿的?

木工B:我是听别人说的,说这活来钱快,现在钱多难挣啊!这不就来了嘛!

△木工C看着自己雕的木雕,用手擦去上面的木屑。

木工C:你说这些人也真够可怜的,没看见新中国成立呢,年纪轻轻就死了。

△王乃旺听到木工C的话,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回头看向蹲在地上的众人。

王乃旺:什么人?

木工C:咱们刻的这些人啊!你不知道啊?

王乃旺:知道什么?

木工C:咱们刻的,宋庄的烈士!隐姓埋名了这么多年上面儿要刻出来作纪念呢。

△王乃旺愣在了原地。他扔掉手里的软布,翻找起原先给他的那几份材料,细细看起了信件。

△主任从门口走了进来,巡视众人完成的木雕,摸摸看看。

工作室主任:果然找你们找对了!再过一个礼拜,就可以把你们雕的这批像展出到村委办公室了!

△用卷成卷的纸指了指在场的人。

工作室主任:到时候啊,所有村民都会看到!

△王乃旺仍呆在一旁看着信件。

△其中一张信件有一些特别之处——右下角印了一个印章的纹样,他翻开自己的素描本,发现信件上的印章和自己仿照岳父印章画的图一模一样,就是素描纸上没写字。

木工C:诶?这俩印章样!领导之前给你透信儿了?

王乃旺:(摇摇头,难以置信地拿起素描本)还真挺像的!这是我岳父留给岳母的,本来想照猫画虎,抽空给妈雕一个,留个念想。没想到……你确定这是烈士的印章?

工作室主任:是啊!烈士!你们刻了我们宋庄的烈士!

△主任从兜里掏出信封。

工作室主任:来,之前说好,事儿办得漂亮,酬劳也少不了!

△主任给众人发信封。

△王乃旺看着手中的材料,呆愣在原地。

王乃旺:籍……籍傑……

△主任注意到了待在原地的王乃旺。

工作室主任:诶!你愣着干嘛呢,快来啊!

△王乃旺理了理思绪,岳母那句“跟鬼子走得可近啦”“被鬼子杀死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呆在原地沉默了很久,在素描本上写下“籍傑”两个字,而后愣愣地去接过工作室主任的信封。

△主任拍了拍他。

工作室主任:这几天大家伙儿也辛苦了,回去休息!但你们记住一点,宋庄永远需要大家!

△其他几个木工拿起工具包散去。

△王乃旺跟在队伍末尾,仍是魂不守舍的样子。他向前走了几步,而后下定决心似的,眼睛里闪出了坚毅的光。

△王乃旺折返回去,把信封放在了他刻的那座木雕旁边,又拿起软布,小心翼翼地又敬畏地擦拭着。而后收拾工具,红着眼眶离开。


18.20世纪90年代 王九仲老宅卧室 日 内

△王乃旺似乎已经忘记了工具包的沉重,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只顾飞奔回家里。

△王乃旺见家里没人,便自己冲进岳母的房间,急忙翻找着那天在他眼前一闪而过的印章。他拿起印章,与材料上的那个已经褪色的印记对比,虽然上面的印迹那么模糊,但是也能看出模糊的“籍傑”二字。

△他的工具包重重地掉落在地。

△王乃旺看着窗外,他看到年轻的王九仲脚上挂着铁链,牺牲之前,他对着王乃旺敬礼,微笑着说着最后的话。

王九仲:照顾好家人,一家人得平平安安的。

△王乃旺回过神来时,已满含热泪。

△王乃旺把岳母给她的钱原数放了回去,又打开素描本,照着刻章的样子,修修改改,在刻章图上描下“籍傑”两个字。


19.20世纪90年代 农田 日 外

△王乃旺拿着素描本和印章冲出去,找到家门外,隔着门外的农地,眼眶含泪,良久没有说话。

△而后,他向岳母忙活着的农田跑去。

王乃旺:妈。

△任玉芬被吓到,看着王乃旺。

王乃旺:我找着爹了……他不是逃兵,更不是鬼子的帮凶。(顿了顿)

△任玉芬眼神里充斥着疑惑。

王乃旺:我今天,刚给他雕完像。全村的人都会记住他的!他就站在那儿!

△王乃旺掏出印章和素描本。

王乃旺:妈,我打算,以后就留在这儿了。我要继续雕下去,雕一百个,雕一千个,我要雕得又多又好,让大伙儿都看到!别担心,咱们家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夕阳下,这是宋庄的两代人站在一起的时刻,他们互相凝望着。橙红色的夕阳映照着王乃旺的脸庞,他手里那枚小小的印章仿佛也被夕阳的余晖点亮了。印章上的印记“籍傑”二字上面覆盖着的土痕,好像就在这一刻,慢慢地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黑屏,跳出以下文字】

“1945年2月24日,因叛徒出卖,王九仲被驻燕郊日本部队(一四一八)特务抓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宁死不屈。同年3月3日,王九仲被日军杀害在白庙桥头,时年十九岁。”

“2009年5月8日,王九仲被正式批准为革命烈士。”


注:本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本文中王九仲为真实人物。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