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加盟院校戏剧教育动态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2023戏剧教育动态
时间:2024-10-21

【教育教学】

2023年度,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从线上转为了线下,教学秩序恢复了正常。学校的戏剧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2023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的戏剧活动集中在戏剧教学、戏剧演出、戏剧的科研与创作等方面。


一、 戏剧教学

中国传媒大学的戏剧教学教学覆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阶段。表演系的本科教学以戏剧为中心,开设有戏剧表演、戏剧史等核心课程,每个学期末都有汇报演出,平时也时常参加各种戏剧演出活动。戏剧影视学院几乎所有的本科教学系都开设有戏剧课程,如导演系有戏剧表演、戏剧导演等课程,戏文系有中外戏剧史、戏剧写作等。中传不仅在专业院系中开设戏剧类课程,在全校的公选课中也安排了为数不少的戏剧类课程,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戏剧课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很多戏剧课程一推出便被一抢而光。

中国传媒大学有戏剧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戏剧教学朝着更深入更专业的方向进行,学生不仅有大量的戏剧专业课程要学习,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希望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对戏剧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二、 戏剧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重视戏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戏剧活动。

1、美术系师生参加布拉格四年展

布拉格四年展是世界舞台美术领域最重要的展事,在2023年6月8日至18日进行的第15届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简称PQ 2023)以“罕见”(Rare)为主题,在布拉格霍尔绍维采市场(Holešovice Market)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谭泽恩副教授带领学生参加了学生展。

本届学生展的场地首次设在霍尔绍维采市场24号和25号大厅之间的露天广场,将这里作为捕捉新想法、沉浸于新体验开启新对话的理想空间,因为这里是自然元素和城市环境的交汇处。PQ 2023提请所有参加学生展的团队对这里进行创造性的干预,从各自当地知识、文化和身份中汲取灵感,在最多25平米的展位范围内,回应这个开放的市场空间。参与的学校和新兴设计师根据这个空间的文化、历史背景创建一个展览或沉浸式体验空间,将对其的想象力转化为新的、罕见的表演设计或场景设计作品,这一独特过程将极大促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分享故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的硕士生参加了2023年布拉格四年展学生展,学生负责策展与展览设计,包括现场的展览活动等。

学生参展作品

学生对此阐释道:

我们想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式,把我们在此次展览中试图探索的方方面面都串起来,包括:时代图景、时间、我们的想象与疑惑、幻觉、戏剧的现场性与互动性、消亡、触觉、室外展场新的可能性……

在中国每天有将近500万人驾驶电动三轮快递车穿街走巷。

它风雨无阻、无处不在,这是网络经济出现之后才有的、最重要的景观特征。

疫情期间,它是困在家中的人实现物资供应的生命线。

我们将四辆电动三轮快递车开进展场,递送的是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完成的作品。

我们的学生团队还会在现场对车体进行涂抹、绘画、擦除,然后继续涂抹、绘画……,最后把每一个拍下来的照片连成定格动画,每天制作一部定格动画的小视频。看看是否能把我们感兴趣的一系列话题——包括:时代图景、时间、我们的想象与疑惑、人、幻觉、现场性与互动性、消亡、触觉、室外展场新的可能性……融入其中。


2、戏剧MFA演出环境戏剧《动物之名》

《动物之名》海报

3、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目《盛世欢歌》演出

2023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由戏剧影视学院音乐剧专业打造了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目《盛世欢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剧场进行了三天五场的演出。同年,《盛世欢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跨界融合作品”。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融合了话剧、音乐剧、戏曲、曲艺、歌舞、诗歌、中国古代音乐,甚至与现代说唱相结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将新时代特点与传统民族精神相交融,使观众全方位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最终,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目《盛世欢歌》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击鼓说唱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还原了“俑”所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和艺术样式,将新时代特点与传统民族精神相交融,使观众全方位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既有古老与年轻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也有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文博与教育的融合。

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主创团队多次荣获包括中国戏剧奖、戏剧文化奖、华表奖、金鸡奖、金鹿奖、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奖项。

2023年5月26-28日,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在国家博物馆剧场进行了三天五场演出。在国博剧场的舞台上,“击鼓说唱俑”重新焕发出光彩,展现出他真正的生命力,与观众产生对话。每场演出座无虚席,热情的观众们坐满了国家博物馆剧场近800个位子。

4、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韩东参与了多项戏剧创作:

担任话剧《钟鼓楼》灯光设计,根据刘心武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国家大剧院上演。

《钟鼓楼》剧照

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文物活化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的灯光设计;

担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 计划”特邀剧目《孔丘》的灯光设计。

5、2023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团在国重大楼黑匣演出话剧《科斯佳的新戏》

《科斯佳的新戏》改编自契诃夫的戏剧《海鸥》。此剧讲述了小镇青年作家科斯佳与少年妮娜之间的爱情故事,并由此展开了众多人物之间的生活与情感纠葛。

6、2023年11月,中传戏剧团在国重大厦黑匣子演出《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取材于二战时期物理学家海森堡和玻尔在哥本哈根的真实故事,剧情在三个人物和他们的灵魂之间展开,用他们之间的对话来破解迷局,展现出谜底的多种可能性。

7、在2023年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中,中国传媒大学获三项金奖。

在2023年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团和音乐剧团选送的三部参赛作品:《科斯佳的新戏》《美哉,诗经》和《Our finest Dreams》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本届戏剧节多幕剧类别金奖、朗诵类别金奖和短剧类别金奖,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2023年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合影

8、《爱在十二夜》于2023年12月在黑匣子剧场演出。

2022级戏剧专业硕士杨贺程导演作品《爱在十二夜》于2023年12月在黑匣子剧场演出。《爱在十二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它延续着原作浪漫、轻快的喜剧风格,传达出对爱情的宽容与赞美。同时,为了突显剧中人物恋爱的热烈,《爱在十二夜》只对薇奥拉、奥西诺、奥丽维娅、西巴斯辛进行着重刻画,通过他们的追逐、误会和试探来展现“盲目的爱”这一主题。


三、 科研

1、赵娟教授专著获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娟撰写的《中国梆子·表演卷》,为“中国梆子大系”工程的其中一卷,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23年)。该书梳理了中国梆子戏曲表演的声腔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在各个时期的表演流派、特色,艺术家的传承教育、生活等,重点介绍各个地区的梆子声腔表演,从唱念做打到流派传播全面进行介绍论述,专业性强,深入浅出,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既可以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工具理论书籍使用。

2、2023年11月“当代欧美戏剧的源与流——跨文化戏剧专场”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北方昆曲剧院等20余所高校与单位的30余位学者在会议上发言,学者们围绕“跨文化戏剧”的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汇报和积极热烈的讨论。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