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全院稳步推动工作落实落细,持续推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
1.学科建设上台阶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戏剧与影视学获得B+。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进入上海市高水平优势学科(领域)建设行列。
加强现有硕士点人才培养,特别关注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围绕“如何推动专业硕士发展,回应时代人才需求”,各硕士点多次举办人才培养研讨会。联合上海评弹团、上海昆剧团,就学科建设、专硕指导、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细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撰写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领域、戏剧领域等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科研成果有收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国家文旅部项目1项、上海市哲社科项目1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项、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获奖2项。另外,还有上海市厅局级项目2项,校级文科培育项目和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3项。
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60篇。其中CSSCI期刊来源论文9篇,CSSCI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来源期刊2篇, CSSCI来源集刊论文5篇,SSCI来源期刊论文 1篇,ESCI来源期刊论文1篇。主编或参编的著作9本,其中学术专著3本、教材1本、发展报告1本、编著3本、译著1本。共获采纳和批示9项,其中中宣部多人综合批示1项、市委宣传部批示1项、民盟上海市委采纳7项。
此外,今年牵头出版了《新时代的艺术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校内近几年来优秀的艺术学论文,彰显艺术学学术张力。
2023年,组织国内研讨会3个、国际学术研讨会1个,学术论坛2个。邀请学术大咖、业界专家为学生开展系列学术讲座50余场。
2023年11月,由文旅部下属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办,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与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承办 “新中国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会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研讨会
2023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举办“2023 •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
“新中国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会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研讨会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
1. 打通壁垒,推动专业交叉融合
今年恰逢谢晋导演诞辰百年,学院举办“谢晋杯”,并开展谢晋电影研究学术论坛等一系列专题活动。“谢晋杯”大学生影视传媒作品联展也一直是学院推动专业间融合的有效抓手之一,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作品同台竞技。
谢晋电影与谢晋精神研究学术论坛
2. 规范管理,强化转型专业督导
按照我校全方位培养师范人才改革的要求,继承和发扬师范与基础教育紧密联系的传统,推动艺术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创新型的中小幼教师专业人才,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影视与戏剧的专业类表演专业转变为师范类表演专业。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积极落实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贯通。做好学院首个师范类专业——表演(师范)建设工作。9月,表演(微专业)已开课,提升非艺术类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和戏剧教育教学能力。戏剧教育专硕点首届学生也已到位。《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入选市教委文教结合高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品牌项目。
3.专业实践,不断完善精品打造
今年,毕业大戏、实践大戏、综合专场演出共计24场。
推出2台本科生毕业大戏《平凡的世界》《家》。以孟冰剧本《平凡的世界》为蓝本,师生共同创排的实习大戏《平凡的世界》,献礼谢晋导演百年诞辰。毕业大戏《家》作为表演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成功吸引了各实践基地的师生,共同赏析这部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之作。他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一次推动表演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优秀戏剧活动。
2020级实习大戏《平凡的世界》剧照
两台研究生毕业大戏《啤酒谋杀案》《熊》。《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熊》是契诃夫的早期独幕喜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旧俄地主家庭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地主小寡妇波波娃,遭遇了一个退伍军人史米尔诺夫闯入家门要债的情况。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但最终演变成了一段出乎意料的爱情故事。
今年,还创作了一台“追寻信仰,戏剧思政”汇报演出,分别选取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等四个阶段的经典戏剧作品,通过戏剧的方式向广大青年学生们宣传主人公们的光辉故事。
肢体剧《阿Q正传》入围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办的第四届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
4.携手行业、企业多维发展
今年,新增17家产学合作教育基地:SUMG·新华文创、“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海道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徐汇区樱花园小学等等。
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围绕教育实践、演出市场管理、艺术机构管理、社区文化服务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化创新创业六大主题搭建实践实训平台。5月,与TODTOWN天荟合作举办《空间、形态与自己》摄影展。暑假期间,与SUMG·新华文创合作,共同推出非遗传承实践小课堂项目。7月,与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捐赠协议,点甜公司将在三年内累计向学校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成立了“乡村振兴数字文创研发中心”,用数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10月,与龙华烈士陵园合作,联合出品的原创沉浸式戏剧党课《觉醒青春》。
《示范党课》剧照
5.打造“课堂—竞赛”联动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以项目和竞赛为支点与课堂教学联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建。《青春对话信仰——一场与革命先烈的跨时空对话》获得“挑战杯”红色赛道三等奖。今年在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比赛中,获国家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7项。积极承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谢晋杯、24小时极限创作等赛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在专业竞赛中屡有斩获,经典诵读获奖22项、汇创青春获奖19项、大广赛学科竞赛目录里学生自主上报获奖共108项。
6. 拓展国际专业视野
持续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高校开展高效沟通,各个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延续。7月, 7名本研学生赴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参加暑期学校。8月,动画专业15名同学赴瑞典舍夫德大学开展第二届中瑞功能性游戏工作坊。10月,9位本研学生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大学孔子学院开展电影学堂·国际大师导演工作坊。在海外开设6场海外专家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