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201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新一轮学科布局中,成立影视传媒学院,由原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与原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共同组建而成。
新学院,新思路,新征程。学院扩容重组,稳妥高效完成联合重组任务,促进学科间的互融互通,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努力实现1+1>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深化学科建设水平。
(一)扩容重组,多学科强强联手
上海师范大学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学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巩固优势文科、建设一流理科、发展特色工科、鼓励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从而主动参与并融入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能级的社会服务和高品位的文化成果。
影视传媒学院的成立是学校顺应上海城市发展和布局结构调整需要,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对学校学科布局进行调整而做出的重要决定。是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等多学科的强强联手,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相互赋能的机遇平台,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前景。
(二)夯实教学工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1. 入选国家首批“双万”专业
2019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双万”专业建设名单,是上海高校中唯一入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此同时,学院还部署了未来“双万”专业申报的计划和步骤,积极推动以部分专业领衔、多个专业联合参与的一流本科专业群的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影视传媒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办学上的水平和层次。
2. 推进教学成果建设
由赵炳翔教授领衔的《文化产业管理全专业整建制课程思政改革》获校级一等奖,郑欢教授领衔的《新文科语境下卓越传播人才培养的1+N路径创新》获校级二等奖。
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创”,2019年共有2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6个项目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如大广赛、韩国釜山国际广告节、摄影大展、汇创青春、齐越节等,屡获大奖。其中广告学专业荣获了国际大赛金奖,打破了专业获奖记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6级学生李爽在全国专业主持人大赛中荣获全国十五强,这是该专业高校播音专业中唯一胜出的一名学生选手。
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还特别开设“文艺前沿讲座”,两周一次,邀请艺术及相关领域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为本科生讲课。
3. 强化专业实践环节
不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始终坚持在校内开展毕业大戏、实习大戏、片段汇报、主持专场演出等,所有演出全部对外公开演出,高质量的剧目吸引了大量观众自主前来观摩,在校内培育出一批“戏剧迷”,共同营造校内良好的艺术氛围。
积极与业界著名公司合作,与东方卫视、盛趣游戏公司、腾讯公司等知名公司合作建立了影视、游戏动画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性游戏开发实践基地入选2019-2020年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
4月,与浙江平湖市当湖街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当地共建戏曲教育基地和戏剧教育实践基地,将为当湖街道输送专家资源、系列专题培训、系列演出,引入相关的影视、戏剧、戏曲教材、协助相关学校社区打造品牌特色课程,让影视、戏剧、戏曲教育促进当湖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增长呈上升势头
1. 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上有较大突破
2019年,学院在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上有较大突破,新增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个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 免于鉴定顺利结项。在10月底公布的2019软科中国学科排名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排名位列全国第11位。
2. 推进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建设
积极运用专业资源,结合本校师范教育的有利条件,在课堂中搭建“顾绣”传承平台,引导大学生认知和传承顾绣。5月23日,举行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揭牌仪式,并与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建,从师承顾绣、数字顾绣、学术顾绣三个方面着手,探索“非遗”文化校园传习,为上海“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院组织师生参加高水平学术论坛,拓宽专业视野。5月,与GHT(保护历史声音协会)共同举办的唱片世界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国际唱片学术研讨会。7月,新学院揭牌仪式当天同时召开了学院师生学术研讨会新时代艺术发展论坛。9月,承办第二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
10月24-27日,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在联盟大学生戏剧节中,我院作品《秀才与刽子手》入选首届戏剧节展演10部剧目之一,并获“最佳配角奖”、“最佳主角奖”以及“优秀组织单位”。
(四)结合师范院校特色,戏曲影视美育教育贯穿大中小学
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其它戏剧影视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错位竞争,依托师范类院校在中小学方面的优势和传统,将戏曲、影视教育嵌入上海市中小学美育教育中,贯通大中小学戏曲影视美育教育。在上海与教育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中明确提出,上海市将整合优化文教资源,构架以审美与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戏曲、影视等教师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教授戏曲、影视等课程教师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情况,市教委体卫艺科处设立专项基金,开办美育骨干教师培训。
2019年,继续承担上海市教委《中小学影视美育课程建设和试点学校推进》项目,开设上海市中小学美育骨干教师戏曲、影视艺术课程改革第二轮专项培训班。在2018年开启了大中小学联动的基础上,2019年的实战班培训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大中小学美育联动已初显合力。依托本次培训项目,在市教委体卫艺科处与市教委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2019年底初步完成了影视、戏曲(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2020年底计划进行教材的出版以及制作配套的教材课件。
(五)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以话剧影视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2019年12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献礼,师生共同出演的大型实景朗诵剧《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演。该剧以近年来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最新史料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围绕着“光”的意境描写了从渔阳里到树德里的建党风云,弥补了以筹备建党到中共一大召开这段红色历史的舞台艺术空白。
2019年,师生共同主演了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的指导以及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投资出品原创历史话剧《南社》。该剧讲述了1909年到1923年,十几名年轻的南社社友通过办报社,为民主革命发出响亮的声音。特别表现出在“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曹锟贿选”等重要历史事件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他们自我抗争、自我奋斗、自我反省、自我挣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