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加盟院校戏剧教育动态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2018戏剧教育动态
时间:2019-11-26

戏剧是关乎芸芸众生的文化行为,是表达人生情怀的舞台艺术。北京师范大学有着百余年的戏剧艺术传统,早在1986年1月10日,新时期第一个高校学生戏剧团北国剧社便在时代发展与文化育人的风潮之中应运而生,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举行了成立仪式,得到了诸多文艺泰斗的鼓励与支持。

自诞生之初,北国剧社就源源不断地得到社会各界的扶持和认可。创社后第一次排演的剧目《第十二夜》和《雅典的泰门》在全世界首次采用了全员反串的形式演出,引发国内外大小报刊争相报道,北师大也因此第一次整版登上了《China Daily》的刊页。

曹禺先生曾为北国剧社题词道:“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聚散皆是戏,不老北国人。”这一诗句成为了北国人永远的精神徽章,也是北师大人戏剧精神的航标,指引着一代代青年学生源源不断地为师大的戏剧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青年力量。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高等戏剧教育工作的开展,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话剧传承项目”入选了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中国话剧传承项目传承了“学演戏,学做人”的戏剧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创戏剧,用戏剧开启艺术与美育的大门。

中国话剧传承项目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多年来的戏剧建设经验进行发展,又不断优化我校戏剧教育体系,探索新时代戏剧教育的创新之路,为我校戏剧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     

2018年入冬大戏《老妇还乡》2.jpg

学术工作

北师大中国话剧传承项目基地的工作目前已经由本校辐射到全国部分中小学校,通过提供话剧类短期培训课程、举行戏剧工作坊、进行戏剧展演、举办校园戏剧节和剧本大赛、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致力于戏剧文化的普及推广与中小学戏剧专业师资的培育,辐射带动中小学基础戏剧教育的发展。

我校着力普及和推广戏剧文化,积极召开国际戏剧学术研讨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戏剧学术交流,汲取一流的戏剧学术知识,促进相关研究,为戏剧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后盾。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北国剧社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话剧艺术实践与传承创新。北国剧社在基地的扶持下,更加活跃在校园话剧艺术的前沿,并推出《安道尔》《仲夏夜之梦》《天鹅之歌》《钦差大臣》《暗恋桃花源》《老妇还乡》等重点剧目,获得了观众以及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好评。

《暗恋桃花源》剧照.JPG

教学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戏剧教育水平,使其更加系统科学,我校研究并构建了通识课、专业课、慕课“三位一体”的话剧美育课程体系。同时,我校面向全校开设了创意写作通识课、戏剧史与经典作品解读专业课,选课学生近400人,培养专业及非专业的学生创意写作能力,进行后续剧作人才储备。学校还推出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音像部进行制作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慕课“戏剧鉴赏”。

在社团教学方面,作为第一个被写入中国戏剧史的当代学生剧社,北国剧社历经成立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育体系。剧社坚持每日练声,每周日设有固定的团体训练活动,巩固表演基本功,并通过每年暑假举行的暑期集训来集中培训表演能力。除此之外,剧社还不定期进行形体训练、戏剧点映、观剧沙龙等活动,定期与外界戏剧平台(如开心麻花、中间剧场、英国国家话剧院TNT等)合作推出表演、导演工作坊等,不断培育青年戏剧人才。同时,剧社与各大剧场、戏剧平台保持着长期合作,推荐优质戏剧展映讯息和优惠票,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丰富且优质的戏剧资讯与观剧机会。

此外,为营造学生们学习和体验话剧艺术的良好氛围,北师大中国话剧传承项目基地举办的话剧工作坊推出了一系列原创话剧作品,再现影响深远的经典剧目,从不同的角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激活话剧经典,并与其他高校或业界知名戏剧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出了成功有效的合作模式与路径。

《钦差大臣》剧照.JPG

教学演出

北国剧社有着固定的演出模式。每年秋季学期初上演迎新大戏,招徕新生力量;秋季学期末举办小品专场,共5-7个短剧,培育新生导演和演员,为大戏进行人才后备军的储备;春季学期上演春季大戏,进一步地锻炼演员的舞台感和舞台技巧;春季学期末举办毕业大戏,为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同学提供圆梦的舞台。

北国剧社近年获奖作品汇总:

2015年:《家》在第五届大学生戏剧节荣获最佳导演奖、优秀组织奖;

2018年:《仲夏夜之梦》在第六届大学生戏剧节获得长剧单元银奖

《番茄》、《节日》获得短剧单元铜奖。

北国剧社近年剧目演出汇总:

2017年:春季大戏《钦差大臣》、毕业大戏《暗恋桃花源》、入冬大戏《仲夏夜之梦》、小品专场《莎乐美》《自选题》《秃头歌女》《蠢货》《番茄》《红白玫瑰》六个剧目;

2018年:春季大戏《家》、入冬大戏《老妇还乡》、小品专场《妳变了于是我》《求婚》《见证》《黑咖啡》《剧本》《逢场作戏》《酒后》七个剧目;

除北国剧社的固定演出之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话剧传承项目基地的建设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剧目。


《新茶馆》:传承中国话剧经典

由基地与戏剧界知名的央华国际合作推出,2018年9月18日至10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连演25场,获得了热烈反响。剧本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该剧以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为蓝本,通过演绎北京裕泰茶馆解放后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风貌。以小见大,时间跨越30年,涵盖了三代人的社会生活变迁。《新茶馆》邀请了立陶宛知名导演、美术家、音乐家等合作创作,内容传承经典,主创阵容国际化。

《新茶馆》宣传海报.jpg

《护国胡同》:传承京味儿文化

《护国胡同》是一部具有北京特色的现实主义题材原创话剧,由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推出。故事以北京城内一个面临自愿腾退的四合院为背景,围绕四合院内几户人家对外迁的态度展开,在阐述他们看法的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牵绊的代代相传。

剧中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贯穿其间的京韵大鼓、泡茶溜鸟等元素更为该剧添上了京韵京味儿,体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色彩,贯彻了话剧专业人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有关要求,把“话剧教育”贯穿于话剧创作与舞台实践中。本剧入选2018年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并获得优秀奖。

《护国胡同》宣传海报.jpg

《兰若寺》:传承中国传统文学经典

2018年9月27、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演出。

“一切的坚持、一切的幻灭,都在亦虚亦真之间。破心中贼、明是非、断善恶,这是一生的功课,这是这个舞台给大家留下的最强的回荡的声音,这也是我们看完这出戏,每一个观众走出去之后,留在心里的一个命题。”《兰若寺》取材于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聂小倩》,由北师大学子运用话剧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致敬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舞台设计震撼人心,演出精彩绝伦,服饰精致华美,乐曲扣人心弦,共同交织出一场穿越时空的《人鬼情》。

 

《月潮》:探讨女性话题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张妍编剧、导演,2017年10月在乌镇戏剧节演出。

《月潮》通过两个演员的角色互换讲述了三代女性之间相似却不同的母女关系,探讨了女性在女孩、女人、母亲三种身份之间的差异。同时,该剧运用了纪录影像的手法,尝试影像和戏剧的结合,拓宽了传统戏剧时空观,打破戏剧舞台中时间和空间不能自由转换的局限,进行了一次多媒介的舞台初探,展现了影视专业和多媒体专业的学科教育能够与戏剧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戏剧教育一直在我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未来,我校将继续致力于高等戏剧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先进教学模式,强化高水平戏剧专业人才的输出,积极探索戏剧教育及戏剧发展新的可能性,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储备,为戏剧教育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