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院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的建设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以提高戏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推进“三个中心”建设,强化学院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深化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加强教材建设,制定《学院“十三五”时期教材建设规划》;开展《国戏经典教学剧目教材》出版工作,支持优质教材出版;京剧表演专业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建设名单;国戏学子荣获“兴全杯”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剧本比赛奖项,以及荣获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体现学院原创剧本创作实力;我院推荐参与武戏折子戏展演的《朝金顶》、《收关胜》,以及推荐参与优秀剧目展演的《江姐》(青春版)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彰显国戏整体实力;“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结出累累硕果,青春版《江姐》参加第八届京剧节演出,四位江姐同台献艺,彰显“学院派”的青春阵容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剧目展演,小张火丁们精彩的艺术呈现,为戏迷朋友们带来青春的气息与希望;“京津冀地区武功武戏表演人才培训展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展示规范严谨的国戏风格和武戏水准。
主办承办各类戏曲领域高规格学术会议及活动。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开班;参与国家戏曲“像音像”工程;承办“名家传戏工程” 、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中国戏曲教育联盟承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以及研讨会,关注行业生态,重视武戏发展; 以“传承国粹艺术,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第八届国戏杯,吸引了约6000人参赛,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社会影响广泛;举办“第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探讨振兴戏曲艺术,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成为戏曲界一个重要学术品牌;召开“梅葆玖的京剧贡献”高端论坛,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梅派艺术、如何增强梅派艺术的影响和传播;傅德威先生京剧艺术教育研讨会、“谭鑫培与京剧的辉煌”学术研讨会、“桃李芬芳--缅怀武生名家王金璐先生京剧艺术教育生涯专场”演出,总结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和规律,体现学院尊崇艺术传承的文化传统;组织第六届青研班毕业公演,展现本届青研班的三年教学成果及新一代京剧接班人的整体风貌;承办新年戏曲晚会,使学院不断完善自身,不断锤炼队伍,在承办新年戏曲晚会过程中,努力实现承担国家使命与人才培养、戏曲研究、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
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获得较大突破。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文艺晚会、三沙慰问演出、“五月的鲜花”文艺会演、中国戏曲文化周等社会文化公演活动,积极为国家和首都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傅谨教授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对于提升我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促进我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强科研竞争力具有意义深远;《20世纪中国戏剧史》问世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对中国20世纪百年戏剧史加以重新描绘,是在长期关注当下戏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开阔的研究视野与深邃的历史眼光。
拓展合作平台,提升生源质量。与湖北省文化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推动学院与湖北省共同发展戏曲人才培养事业,构建合作机制,搭建地方戏人才培养、戏曲创作实践合作平台;与广西艺术学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双方将致力于促进广西地方戏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推动广西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北京演艺集团公司签署“戏曲人才联合培养战略协议”,是主动适应北京人才发展形式,加强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探索。
国戏学子当选十九大代表,师生斩获重量级奖项。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是当今中国戏剧领域主要评奖活动之一。京剧系教授舒桐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国际文化交流系学生王一婷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以及“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讲述国戏学子展青春自强,树励志华章的感人故事,激励国戏学子加强实践,成就自我;戏文系闪帅同学获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优秀选手称号,在“聂绀弩杯”诗词邀请赛中获奖,抒发了国戏学子对中华传统诗词的认同与热爱,展示了学院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 2015级研究生肖笑波当选十九大代表,扎根民间土壤,传承祁剧艺术,激励国戏学子担当起传承戏曲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