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方面:
1、全面调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依据新目录和新的专业介绍对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6月审议通过了2013级的新培养方案。
2、持续推行“两室一坊”建设。首期18个专业教学工作室结项,第二期19个工作室正式立项。
3、继续深化“三三制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的融合力度,启动奠基性课程计划,强化选修课改革推进力度。
4、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我校两门课程正式立项成为市级精品课程,六门课程正式立项成为市级重点课程,评选了2013年度院级规划建设教材和院级重点课程,评审了2013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六个送审项目。
5、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新模式。积极实验开放教学,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承办首届“青年艺术创想周”,探索教学实践与国家和上海市文化建设对接的新模式,教学成果直接接受社会检验,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11月,在前期专业预评估的基础上举行正式的校级本科专业达标评估,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整改工作相结合,进行本科专业评估的整改工作。
7、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保障体系。从日常巡课、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领导听课、教研室听课入手,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多次召开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等会议,在广度、深度、计划性、反馈性等四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保障教学正常运作以及教学质量。
8、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完成2011级、2012年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项展示和2013级市级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完成2014级市级项目的开题申报,并与“青年艺术创想周”成功进行了对接。由教务处选送的八个作品荣获“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教务处选送的作品一举摘得“最佳报告奖”、“优秀报告奖”、“优秀展板奖”。
9、成立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获得市教委立项,已启动中心相关项目运作工作。
二、演出方面:
1.教学演出工作
(1)音乐剧中心的实习剧目并于上海市文化广场公演:《摩登米莉》
(2)表演系毕业剧目并公演:《父亲》、《天边外》
(3)谭鑫培艺术研究室重点演出剧目京剧《翠屏山》
(4)上戏有戏上半年4月份分别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逸夫舞台、宛平剧院,上戏剧院等七个剧场演出。分别演出了话剧《国家的孩子》、《沙枣花香》、《4:48精神崩溃》,音乐剧《理发师陶德》,时装造型秀《着色》等。
(5)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办公室联手打造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创想周活动,在10月19日至26日八天时间内,共有66个剧组、200多场演出、31个工作坊与讲座和64部微电影。得到各方好评。
2.社会演出以及外事演出工作
(1)4月16日舞美系大型造型秀《着色》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
完成了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图书馆日开(闭)幕式演出,获得文化部和文广局领导好评。
(2)4月24日2013“上戏有戏”重点剧目上海市援疆干部原创大型史诗话剧《沙枣花香》在宛平剧场成功首演
(3)6月5日和上海市文联共同主办新媒体情景诗《追梦中国》
(4)9月27日第十一届“金秋闵行”市民文化节,和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政府共同出品园林景观剧《梦回召稼楼》
(5)与挪威领事馆合作复排话剧《有人将至》。
(6)成功主办了第七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韩国和意大利等共七个剧组的14场演出。
(7)与上海文化广场尝试音乐剧《摩登米莉》的商业运作,演出两场,票子全部售罄。
(8)与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手制作了四个课本剧《表哥驾到》、《脱帽向中国人致敬》、《变色龙》和《羚羊木雕》,获教育部领导好评,并为十多所中学演出了20多场。
三、国际交流方面
1. 在2013年10月11日至10月18日主办“第七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邀请了德国、韩国、墨西哥、瑞典、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剧团参加演出。
2.“冬季学院”以“邂逅•上海”为主题,联手布朗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在十一天里,为来自各国一流高校的师生开展讲座与工作坊。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第七届校长会议暨第四届戏剧院校戏剧节于2013年9月5日至10日在越南胡志明市成功举行。我校领导宫宝荣副院长及孙惠柱教授携京剧剧目《朱丽小姐》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