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9日,由桂林市人民政府、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桂林艺术节开展了三场论坛,围绕民族演剧体系的现状与发展、青年艺术人才发展,以及戏剧节与西南剧展开展交流与探讨。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观众聆听后表示收获颇丰,这是三场才智交融、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
校长论坛:多国校长共论“民族演剧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10月28日下午,桂林艺术节世界戏剧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在桂林大瀑布酒店会议厅举行。论坛仪式由中央戏剧学院外事工作处处长琚萍主持,学术主持人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副主任陈敏担任。
本次论坛主题为“民族演剧体系的现状与发展”,由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提出。来自中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俄罗斯、美国的6位联盟院校校长齐聚一堂,围绕这一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交流、探讨这个大家普遍关心,同时又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话题。
六位联盟院校校长
中央戏剧学院外事工作处处长琚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副主任陈敏
一同出席的还有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徐晋,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宇,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候道辉,桂林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军。参加艺术节的各剧团、高校的领导和代表,桂林市各高校、中小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代表也参会聆听。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
郝戎在发言中谈到,戏剧虽然发源于古希腊,但经过两千五百年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主体性表达使其艺术创作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各民族对戏剧的传承与思考呈现出非趋同性。同时,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斯氏体系被奉为经典,但还有很多演剧体系和创作方法在广泛传播。在世界各国通融互鉴、交流学习的趋势下,将西方的戏剧理论中国化、在中国的土壤里开花结果,使其具有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正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初衷。
他谈到,中央戏剧学院的老院长欧阳予倩先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明确提出了要在借鉴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成中国戏剧的表达方法,在舞台上展现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作为老院长的传承人,我们要在学习前辈先贤的戏剧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火种去点燃艺术规律之光,更好地融合各个国家的戏剧文化理念和实践经验,展现戏剧艺术的哲思之美,形成和合相知、美美与共的戏剧观念,并将其应用到中国戏剧演剧体系当中。
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戏剧电影大学校长乔治·沙鲁塔什维利
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韦利国立戏剧电影大学校长乔治·沙鲁塔什维利着重介绍了“镜像神经元”这一神经认知机制在培养演员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科学和戏剧融合的演剧路径将是发展趋势。科学研究发现神经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发展了语言、音乐、艺术。戏剧强调模仿,所以演员在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情绪、与他人共情的时候需要神经元来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他人的情绪状态,再把这些情绪展示出来。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表演领域的运用意味着科学可以帮助戏剧打开全新领域,戏剧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有广泛的合作,这样戏剧创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类情感,更好地以镜像的方式展示人类的情感。
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表演艺术大学校长安娜·路易斯·基斯
德国恩斯特·布施表演艺术大学校长安娜·路易斯·基斯谈到,在我们学校,表演方法是通过广泛交流不断推进的,我们也希望在良好的传统之上进一步创新。我想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如何培养一名好演员”的几点思考。第一,教授精湛的表演技艺,让学员认同他所扮演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角色。第二,强调集体表演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除了个体的表演之外,还要倾听对方的声音。演员不仅要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负责,更要为整个舞台效果负责。第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用戏剧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不同的表演方法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在学校充分教授学生掌握表演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表演方法论。学校给予学生的是自信的感觉,无论他们面临怎样的角色挑战,永远都够游刃有余。
希腊雅典音乐戏剧学院院长康斯坦丁诺斯·阿尔瓦尼塔基斯
希腊雅典音乐戏剧学院校长康斯坦丁·诺斯阿尔瓦尼塔基斯谈到,世界以令人眩晕的方式高速发展,而戏剧却鼓励大家慢慢思考,戏剧在嘈杂中为我们提供了沉思的角落。戏剧是灵魂的教育,演员等同于身体,所以现在“呐喊(合唱)”成为希腊雅典音乐戏剧学院演员训练的主要方法,我们认为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无限地接近古代雅典的场景,使雅典的古代集会重新变得生机勃勃。它以演员的演剧本体为核心,以合唱颂歌凝聚剧目的灵魂,传达人类的心声,这是古希腊民族戏剧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今天探寻戏剧发展之路的精神源动力。希腊人有一种不守规矩、强调个人主义的特质,所以在戏剧中采用合唱的形式也有一部分教育意义,就是加强群体意识,激发团结协作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民族戏剧的创作,为全世界带去时间、空间以及人性的演绎。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助理伊琳娜·祖科娃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助理伊琳娜·祖科娃谈到,俄罗斯艺术戏剧学院(以下简称GITIS)基于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为新一代演员创建教育体系,我们成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戏剧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第一,记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俄罗斯戏剧传统中的发展脉络。第二,确定表演、导演和所有实践学科的标准教学方法,并将其传播给更专业和更广泛的受众。第三,在戏剧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中传出俄罗斯文化代码,由GITIS的学生展示出来。同时,GITIS与多国戏剧学校展开广泛合作。不断推出学术出版物、开发新的教育项目、组织举办国际戏剧表演节,并开展学术研究、大师班等,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继承教育,不断传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同学展现才华的机会。
美国奥城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彭梦华
美国奥城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彭梦华表示,表演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不同民族的方法论呈现出多姿多彩,风格也各具民族特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美国的演剧体系影响最大,桑福德·迈斯纳在斯氏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迈斯纳方法”。民族演剧体系的探索不仅仅把目光聚焦在演员的培养上,还应关注到社会对于戏剧教育的新需求,时代的发展变革对于戏剧演员的训练方法也有了很多新的要求,不管是本科教育、硕士教育乃至培训等等都应如此。奥城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注重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结合。硕士阶段的教学更注重实践,分为两个学年,第一个学年在洛杉矶开展教学,第二个学年在伦敦进行。我们希望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表演教学体系,来帮助学生们找到合适的技能组合,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戏剧艺术放置在为人类服务的中心位置,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角色。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
青年艺术人才发展论坛:传承艺术薪火 追求卓越进取
10月29日,卓越与进取——青年艺术人才发展论坛在桂林大公馆酒店举行,来自戏剧界不同领域的中外嘉宾汇聚于此,共同探讨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路径。
作为2023桂林艺术节的主论坛,本次论坛定位“青年”,瞄向“卓越与进取”。论坛邀请了国内国际艺术界权威人士、中坚力量和各大知名高校青年代表、“西南剧展”艺术家后人参加,旨在为青年艺术人才规划出更好的艺术环境、发展平台,传承戏剧大师的遗志与薪火,实现艺术火种的代代绵延、守正创新。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主任杨硕
论坛由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主任杨硕担任开场主持,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担任主持,国内外戏剧界专家学者围绕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经验与路径、青年戏剧人才获得成功需要哪些主客观条件与要素、助力中国青年戏剧人才走向国际舞台的思考和建议、国内外艺术机构关于培养青年艺术家的合作畅享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桂林艺术节组委会主任、艺委会主席郝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人才培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聚焦到人才培养的环境上,他表示,一方面,从社会的层面要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和路径,把青年人的才华和天赋培养、激发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也有责任和义务对青年人才进行点拨和扶持,还有以桂林戏剧节为代表的国家级艺术创作平台,都是年轻人的伯乐,要从有志于艺术创作的芸芸众生当中把眼里有光的青年人挑出来,为他们指明道路,这是我们最大的作用。他还谈到,正像艺术家不能批量复制一样,艺术人才的成长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但是年轻人在融合了各国戏剧创作方法和技巧之后,还需要回归自己的文化主体,这就是本民族文化的特征。
艺委会委员、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香港演艺学院兼任教授潘惠森在总结自身职业经历时用“误打误撞”来形容,他也为青年艺术家成长之路提供了一些借鉴。他表示,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勤学勤做,做多了便会找到心中所爱,会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最后,再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自己好像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好像也成了某个领域里的佼佼者。
艺委会委员、著名导演王潮歌
在著名导演王潮歌看来,艺术创作没有什么标准,成功也没有什么标准可言,只有热爱。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因为热爱,他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精力和辛苦,有豁出去的精神,大家就会看见有一个艺术作品或者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晓鹰
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说,青年艺术人才不要简单地被一种功利性的东西束缚,比如怎样讨好和取悦各类人群,怎样才能有票房等等。年轻人如果脑子里都是被这些东西框着的话,可能会影响真正的成长。每个戏都有不同的东西,年轻人的探索和热情不能丢,这也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
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主席哈罗德·大卫
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主席哈罗德·大卫(Harold, David coyac)认为,艺术是无国界的,每个艺术都具有创造性,每个导演也有自己的艺术性。艺术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能够让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促使戏剧的国际化。此外,参加艺术节也是宣传展示自己、推广本民族传统艺术、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韩国首尔舞蹈节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李钟浩
韩国首尔国际舞蹈节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李钟浩(Jong-Ho Lee)觉得,加强青年艺术人才之间的国际交流才能走得更远,就像这次艺术节中的很多优秀剧目,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跟西方艺术形式进行了融合,大家互通有无、互鉴学习,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非常有生命力,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艺术节能够迎来更多的国际艺术家。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著名导演何念
除了平台和资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国家一级导演何念认为反复实践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他说,艺术类的很多工作都是实践类科目,必须反复地去做,年轻人遇到机会时,要不遗余力去把握。比如一个导演导了十部以上的戏后就会知道该怎么去做,也会收获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青年成长成才之路必须有量变才会有质变。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
李东表示,他觉得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发光体,一种是在旁边沾光的人,青年艺术人才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平台发光,就比如桂林艺术节。这也是他特别喜欢桂林艺术节的原因,因为它给年轻人提供的平台充满可能性,有些年轻人如果早点遇到能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其成长的过程可能就会缩短。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
戏剧节与西南剧展论坛:追溯历史渊源 探讨戏剧发展方向
10月29日,桂林市人民政府、中央戏剧学院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戏剧节与西南剧展”论坛在桂林大公馆酒店举行。此次论坛旨在追溯“戏剧节”与“西南剧展”的历史渊源,凝聚当代戏剧人赓续传统、守正创新的精神力量,为迎接“西南剧展80周年纪念活动”进行学术预热。
79年前的西南剧展赋予了桂林艺术节非同一般的文脉,成为艺术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论坛以79年前田汉先生的同名文章《戏剧节与西南剧展》为主题,邀请了文艺界权威人士、“西南剧展”发起者后人、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学者参与,分享观点、交流思想、发布成果,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西南剧展的宝贵精神和文化遗产。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徐贞
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研究员
田汉之孙、欧阳予倩外孙欧阳维
瞿白音、田念萱之子瞿向明
凌子风、石联星之子凌飞
熊佛西之孙熊梦楚
论坛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高音主持,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徐贞致辞。论坛正式开始后,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研究员分享了西南剧展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杜高是1944年西南剧展的参与者,93岁高龄的他以视频的方式分享了他与西南剧展的故事,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旷古未有的戏剧盛会。随后,欧阳维、瞿向明、凌飞、熊梦楚等西南剧展发起者后人,分别围绕关于西南剧展的几个问题、纪念西南剧展79周年、叙述母亲石联星自传中在桂林的段落等主题发言,深入探讨了西南剧展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以及对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
论坛现场
参加论坛讨论的学者和题目有:厦门大学教授陈世雄《西南剧展与欧阳予倩“民众剧”思想的实践》、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麻国钧《韩国“端午祭”之名与实》、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当“剧展”走入“体验业”时代》、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郭富民《西南剧展对中国演剧体系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平《田汉、欧阳予倩在西南剧展中的贡献》、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珂《民族化如何“化”——中国演剧体系的思想文化支撑》、北京市档案馆原馆员杨红军《西南剧展——现代戏剧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历史的今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在巧然与必然中诞生的“西南剧展”》、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彭涛《田汉与西南剧展》、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西南剧展的意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蔡美云《西南剧展的思想定位及其对戏剧节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树福《“停滞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俄罗斯戏剧节与后苏联戏剧转型》、韩山师范学院教授陈建军《再团结再动员的仪式:论西南剧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永恩《论西南剧展的剧目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江棘《“咏叹”如何入“戏”?从西南剧展的戏剧分类说起》、广州市档案馆编研部副部长向前《薪火相传聚桂林:参加西南剧展的广东戏剧团体》、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王羿《论西南剧展对“戏剧节”文化的赓续与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刘汭屿《在中西、新旧之间——欧阳予倩戏曲观念变迁》。
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戏剧节的发展方向,西南剧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表示,将会把这次论坛的成果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学术研究中,同时也期待未来的桂林艺术节能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作论坛总结,他感谢参会嘉宾带来的精彩发言,为大家展示了西南剧展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遗产,对今后办好桂林艺术节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西南剧展的光荣传统需要桂林艺术节去发扬光大,将来我们要通过艺术节,通过戏剧为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强大做出贡献。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