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杰
电影电视系 主任
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影编剧、导演。
兼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副会长等,同时还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委员、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等。
先后担任中宣部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影协杯”中国电影年度十佳评委、夏衍年度荣誉电影剧本评委、“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评委、华语青年电影展评委、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单元评委、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评委、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海外剧评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评委、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大学生电影节评委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财政部政府采购项目、北京市文创基金等评审专家。
主要讲授影视导演相关课程。曾担任多个本科班专业指导教师,所指导本硕博学生电影作品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重要国际电影节展并获多项殊荣,所指导学生剧本获“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所指导学生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师训练营。
专著有《影视导演元素训练》(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影视画面造型》、《影视摄影技术》等,均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在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纪录片的形态构成》《纪录片:回归或者突围》《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与需求》《纪实性电视剧的美学特征》《高清电视对影视艺术特性的影响》《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分析》《影视文学剧本的基本特征分析》《试论影视作品中物件细节的叙事功能》《新技术演进与影视之间界限的变革》《电影影像本体的视觉伦理转向——现实主义视阈下的“技术真实”》《新技术视阈下影像灵韵的数字化重生》《技术真实:新技术影像生产逻辑与形态构成探赜》《静中求变:好莱坞类型电影中平弧式人物建构策略探赜》《〈乘船而去〉:江南影像的间性漫游与性灵意境》等多篇。作为负责人先后完成了北京市教委《影视导演基础教学研究》《新技术背景下影视导演教学中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创新构建研究》、中央戏剧学院《高清技术对影视艺术特性的影响》、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的《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创新研究》等科研课题。目前在研的科研课题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央戏剧学院重点项目)《新技术视域下影视叙事审美转化机制研究》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创新研究》等。
艺术创作实践涉及文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领域,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创作影视剧本多部,担任导演的影视剧十数部。电影作品有《楠溪江》(编剧,中国电影集团出品)、《燃烧的生命》(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出品)、《姐妹兄弟》(导演,上海电影集团出品,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阿河》(编剧、导演,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作品《黑白对抗》(导演)、《相亲奇遇》(导演)、《合租情缘》(导演)、《着色的青春》(导演)等;导演大型情景喜剧《风行四季》(365集)、《京城后街》(50集)均在央视一套及数百个地方台播出,导演电视剧《走过长弄堂》在央视一黄播出等;导演短剧剧集《霸道娘子请指教》优酷上线后短剧收拾破圈,连续三周保持全网收视热度第一。其中电影《王良的理想》(编剧,导演)先后入围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德国曼恩海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美国米尔谷电影节、法国沃苏勒亚洲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挪威卑尔根国际电影节等十数个电影节并获多项殊荣;电影《孟二冬》(编剧)获中宣部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为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系统推荐优秀影片。电影《神兜兜与奶爸》(导演)荣获浙江省电影最高奖项“凤凰奖”,国家电影局精品电影奖励,巴西中国电影节蓝鹦鹉奖等,为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电影剧本《滴血飞箭》获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第十八届“夏衍杯”成长电影剧本奖,荣获国家电影局举办的杭州西溪影人会创投大奖,浙江省精品电影工程大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