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论坛举行
时间:2009-09-28

  9月27日下午,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论坛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莎士比亚舞台呈现与戏剧变化”,针对这一主题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教授发表自己的论文。由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鳞教授主持论坛。

 

 

  首先宣读论文的是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沈林教授,他的论文题目是《重现和再生,没有颠覆莎剧将会怎样》。沈林教授讲到翻译是一种再创作,莎士比亚留给我们的只有文字,这便于激励演员进行再创造,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唤醒读者已沉睡的情感。莎剧还突出种族、阶级、正义、侵犯等主题。像莎剧这样经典的剧作能永远激励人们。

 

 

  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郝戎教授的论题是《永远的莎士比亚》,围绕莎翁戏剧的现实意义及对表演教学的帮助展开演讲。郝戎谈到莎翁的戏排演难度源于莎翁的戏是关于人与社会的百科全书。莎剧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的核心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剖析和解读。戏剧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不是全部,也不能被曲解。随后,郝戎提到莎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经典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演员,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本,经典作品是载体。郝戎还谈到莎翁的剧本涵盖了对整个社会的认知,人们对于哈姆雷特说不清楚,也就是对于人类自己说不清楚。歌德曾说:“莎剧中有一部分是无法排演的。”郝戎教授对于歌德的这一观点也予以认同,他表示对莎剧的排演尽量做好,但不可能做到最好。说不尽的哈姆雷特,让大家一直说下去……

    印度国立戏剧学院阿米泰什·葛洛威尔教授的论题是《我们的莎士比亚》。葛洛威尔教授的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莎剧进入印度的历史和变化,第二部分是个人对莎剧的一些感悟和排演的感受。他强调莎剧是跨越国界的。19世纪中期,莎剧和很多东西一起传入印度,对风俗和文化方面都有影响。1780年,《奥赛罗》在加尔各答上演,这是莎剧首次在印度上演,因此印度的学生也很早就接触到莎剧。后来,孟买成为莎剧演出的中心,当时的莎剧也被用来反映社会现实。葛洛威尔教授又介绍了莎剧在印度演出的情况,谈到莎士比亚剧作遗产的宝贵之处在于跨国界的普遍性。在表演时,最难把握的是莎翁戏剧的精髓。

 

 

  保加利亚国立戏剧电影学院普拉曼·马尔科夫教授的论题是《莎士比亚为何能在当代戏剧界保持最前沿和领导地位?》。马尔科夫首先向大家诠释了何为经典戏剧,谈到莎剧中的时间被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是因为莎翁用了情境蒙太奇的手法,使一切都为剧情服务,莎翁对这些手法的运用是我们无法超越的。他以《裘利斯·凯撒》为例,说明现在的观众想从戏剧中得到什么,莎翁力求以人物的台词换得观众的想象。

    《国际魅力还是本土娱乐?》是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马克·加尔教授的论题。他的演讲主要是关于排演进程方面的,马克·加尔教授表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理解莎士比亚,前提是要有真情实感。彩排是个值得商讨的过程,要从剧本的字里行间中去猜测意思。在莎翁戏剧的训练中,马克·加尔谈到他很关注莎剧彩排的进程,之前要对语言和台词进行研讨。演员在第一次彩排时就进行串词和灯光的编排,要有真情的流露,找出相关可能性,再针对可能性做出安排。

  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玛格丽特·舒勒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一报还一报》––一部兼具喜剧与悲剧风格的问题剧。舒勒教授主要讲述了他们在教学排演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学生常常不相信所演的人物是真实的,因此不能本色演出。她提到表演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受固定人物的影响。舒勒教授简明介绍了问题剧的定义,并谈到试图让年轻人扮演老年角色,会有深刻的效果。

  韩国中央大学校的金钟佑教授发表了题为《韩国现代戏剧中的莎士比亚》的演讲。金钟佑教授主要介绍了《哈姆雷特》在韩国的一个演出史,及各版本的《哈姆雷特》对韩国戏剧的影响,他提出哈姆雷特是处于历史转折点的人物,他的悲剧是政治和宫廷的典型代表。

  最后发言的是来自乌克兰卡潘科––卡里国立戏剧影视大学的于利·波波维奇·维斯特斯基教授。他的论文题目是:《奥赛罗》解读之我见。维斯特斯基教授主要谈到了奥赛罗这个人物的性格,受出生环境的影响,他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去杀别人。在解读人物时,首先要表现出奥赛罗是个军人,我们把奥赛罗看成一个伟大的人,这样到排练结束时,才不会有更多的东西要表现。这是一个悲剧,因为有很多的人死去,但最大的悲剧在于伊阿古这样的人还活着……

  在八位教授发表完演讲以后,现场听众和教授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演讲内容的互动问答。在这一环节中,听众和教授们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鳞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在本次论坛上,各位教授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差异及在表导演上对莎剧的不同表现和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意识,在莎剧上也有很多的认同感。希望在下一届国际戏剧节上提出新的论题供戏剧工作者们探讨,祝愿世界各国的戏剧院校能共同向前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