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6日,中央戏剧学院携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入选剧目原创话剧《风云儿女》走进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这部承载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回溯民族危亡岁月里文艺先驱的赤诚坚守,更在师生间传承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主办。自2005年举办以来,活动坚持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浸润目标,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取得了扎实成效,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师生同心筹备:部门联动推进,力促巡演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的团队汇聚学院表演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实践教学中心等多部门的专业力量,30余位师生并肩协作,6月启动方案对接,7月敲定巡演流程与落地细节,8月完成创排打磨、舞台搭建、现场合成等工作,以专业水准确保舞台呈现效果。在为期一周的巡演中,学院成功开展2场《风云儿女》演出,举办“美育大讲堂”讲座、艺术工作坊、演出导赏等多元活动。
剧情回望初心:以先驱事迹,书写时代史诗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曾获第七届华语戏剧盛典“评委会特别奖”,并入选2024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
该剧以田汉一生激昂坎坷的革命历程为脉络,再现民族危亡的“寒夜”。田汉与聂耳等文艺先驱,以笔为枪、以志为火,将《义勇军进行曲》化作唤醒民族的战鼓——这种 “以文艺为武器” 的觉醒,恰是这部剧跨越时空的叩问:当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汇,真正的艺术家该何去何从?面对生与死、战与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先辈们最终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文艺作品为武器,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唤醒民众的左翼文化运动之中。
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都匀市政协、都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领导,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等领导,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首演现场。共有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周边高校的师生代表近600人观看了演出。
多维活动赋能:借多元实践,共拓展美育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精彩演出之外,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充分诠释和表达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在更好满足体验感和参与感的同时,使高雅艺术在莘莘学子心中扎下了根。
演出前导赏环节中,该剧导演、学院表演系教师毛云飞提纲挈领,从创作背景、人物塑造、艺术表达等方面解读剧目,既调动观众参与热情,又为后续观演埋下伏笔。演后谈环节采用“多维对话”模式,学生结合聂耳创作国歌片段谈精神共鸣、话当代报国担当,教师则从历史具象化育人价值出发,通过片段排演、主题研讨推动红色经典融入美育与思政课堂。
此外,在美育大讲堂中,学院戏剧教育系孙菲副教授开展了《教育戏剧基础》讲座,深入讲解戏剧教育内涵,普及教育戏剧的基础性知识、教育戏剧的分类、应用范围,以及戏剧教学法的应用原理。在工作坊环节中,毛云飞老师以“演员要做自己的导演”为主题,以舞台艺术表演交流为核心,带领学生代表开展半即兴表演实践,深化了师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参与。
毛云飞导演进行演前导赏
“演员要做自己的导演”工作坊
开展艺术沙龙现场
孙菲老师开展“美育大讲堂”
演出幕后花絮
指导灯光合成
制作场景迁换表
上场前厅外练习
对接演出各项事宜
化装工作现场
参演学生感受
舞台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在这次前往贵州的旅程中,我更坚定了这一观点。本次演出,舞监组和各部门老师、同学一起,在暴雨天合成,共同完成了一个小时内十三个场景的迁换,对于第一次跟巡演的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并不轻松的挑战,也是一节饱满、充实的实践课。回到北京后,我更加意识到,聚光灯下,需要更多的冷静、严肃与随机应变,作为幕后工作者,我们分享来自台下的掌声与目光,也承担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汗水与泪水,只管去做,踏实、尊重地做,然后,把舞台留给观众,把舞台留给奇迹。
——2022级戏剧管理系演出制作班 姚泓泽
这次《风云儿女》的贵州巡演,收获颇丰,我们在贵州的秀丽山水中,讲述着田汉先生等左翼文人的故事,真正做到了田汉先生所呼吁的“到民间去”,见证了戏剧的“野蛮生长”。
——张奕冬 饰演 田汉
这次演出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田汉、聂耳、夏衍等先辈们的来时路,将他们的精神通过戏剧文学电影等一切艺术形式,向大众传递发声!很感谢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有贵州的伙伴们,这不仅是《风云儿女》的一部分,更是我们演出成长经历的一部分!
——冯见源 饰演 聂耳
当看到观众跟着节奏点头、为剧中情节鼓掌时,我突然明白:无论场地如何、观众是谁,踏踏实实把戏演好、把红色精神的核心传递出去,就能引发共鸣。
——黄冠华 饰演 洪深
观演学生感受
看完《风云儿女》,心里满是触动。剧中田汉等先辈在民族危亡时坚守初心、投身抗战文艺的模样,让我真切感受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它和国歌的特殊关联,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共情。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于我而言,精彩的剧情和表演不止是一场演出,更像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提醒我们要铭记先辈精神,走好当下的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 龚钰洁
观看《风云儿女》话剧,仿佛重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演员们用炽热的表演,将爱国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挣扎与觉醒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响起,我的心中满是激荡,更懂得如今安稳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份家国情怀,跨越时空依然动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 陈兰心
《风云儿女》以磅礴的戏剧张力,再现了抗战时期知识青年的觉醒与抉择。剧中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际,从迷茫到坚定,从个人悲欢到集体抗争的转变轨迹,令人动容。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义勇军进行曲》在剧中响起的时刻——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中进发的惊人力量。演员们坚毅的眼神与铿锵的台词相得益彰,让人深切感受到:真正的“风云儿女” 并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时代洪流中敢于站立起来的普通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 姜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