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央戏剧学院举办戏剧管理系首届毕业生返校座谈会
时间:2025-07-04

初夏的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东厅内洋溢着温暖而庄重的氛围。正值中央戏剧学院建院75周年之际,6月27日下午,戏剧管理系长子班(2001级)毕业生代表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

参与本次座谈会的领导及老师有: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副院长宋英,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平睿,戏剧管理系原副主任赵芃,戏剧管理系原副主任、数字戏剧系教授陈珂,戏剧管理系原主任、图书馆馆长马述智,戏剧管理系主任李茜,电影电视系党总支书记武亚军,数字戏剧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宋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李岫,人文学部教授苏璐。参加座谈会的首届毕业生代表有:周毅、李京、邢云飞、赵卓飞、林芝、赫茹、韩佳、牛帅、王甜甜、于瑜、刘月朗、马臻邾、靳燕、阚铮男、谢阳。

参加座谈会的其他各届毕业生代表为:2006届靳芳,2008届朱鹤、吴玮玮、朱俊懿,2009届张闽宜、苏宁,2010届宋飞、樊荟,2011届路日新,2012届章晶。

这场以“廿载耕耘育英才,舞台内外写华章”为主题的座谈会,不仅是一次深情的校友聚会,更成为检视学科建设成果、凝聚智慧共识推动建设戏剧艺术管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契机。


座谈会现场


廿载耕耘:从零起步到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跨越

座谈会伊始,一部承载着青春记忆的2005届毕业班视频,将时光拉回戏剧管理系蹒跚起步的岁月。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张娜主持本场座谈会。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致辞


徐永胜在欢迎辞中深情回顾:“今天,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光节点,回望20年岁月如梭,你们走出校门的20年,以开拓者的姿态见证了学院与戏剧管理系的成长,更以实干者的担当成为中国戏剧管理行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演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行业基础。母校为你们骄傲!”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张娜主持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主任李茜发言


李茜在介绍目前戏剧管理系发展概况时,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奋进轨迹:从2001年作为“艺术管理系”招收首届本科生,到2012年更名为“戏剧管理系”;从最初单一方向探索,到如今形成“演出制作”“剧院管理”双轮驱动、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艺术管理专业成功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学科建设达到新高度。目前,戏剧管理系已累计培养近千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政府、剧院团、演出机构、文化管理机关,以及互联网大厂的行政运营、管理类的核心岗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原副主任赵芃发言


赵芃回忆与首届毕业生共度的时光,感叹岁月如梭,大家虽各自坚守岗位、难常相聚,却以坚韧、努力、豁达、包容的精神各有所成,延续了戏剧管理人的深厚情谊。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原主任、图书馆馆长马述智


马述智回顾了2001年艺术管理系成立对行业的重要意义,勉励大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巩固戏剧管理已取得的成效和标准化成果,并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原副主任、数字戏剧系教授陈珂


陈珂谈到,在戏剧管理系的教学经历对他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戏剧管理系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业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党总支书记武亚军

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宋震


武亚军和宋震作为首届毕业班专业课教师,均在谈话中提到,作为戏剧管理人要永远保持初心、勇气和“长期主义”精神,为戏剧管理专业的未来继续拼搏、奋斗。


中央戏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李岫

中央戏剧学院人文学部教授苏璐


李岫与苏璐也回忆了和同学们共同上课时的趣事和美好瞬间,希望同学们能始终怀揣当时的热情与理想,继续向前出发。


中央戏剧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平睿


平睿在谈话中深刻提到,中戏校友会是所有中戏人永远的家和联络站,是中戏人前行的底气,同样也会源源不断地支持大家,给予大家更多的勇气。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厚基强能:“剧目生产”牵引的实践育人体系

“厚基础、重实践”,是中戏一脉相承的教学理念,在戏剧管理系得到极致诠释。其核心密码在于独创性地构建了以“剧目生产”为牵引的实践教学体系。


戏剧管理系学生在制作会上展示方案


全程融入:学生在一、二年级结合专业课程参与从策划、制作到舞台呈现的全流程。三年级深度参与学院教学实习剧目,承担舞台监督、宣传营销等核心工作。


戏剧管理系学生担任舞台监督


顶尖平台:四年级学生奔赴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等顶尖机构实习。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招收并合作培养全国首个“剧院管理本科班”,双方在本科人才培养、行业高级人才研修、专业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2021级学生参与导演系实习剧目《戏剧春秋》舞台工作


国家舞台淬炼:更令人瞩目的是,学生们的身影闪耀在国家重大文艺活动现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2022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演出、2023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闭幕式演出……这些顶级平台的实战锤炼,塑造了学生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宏观视野。


中央戏剧学院师生参与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团队合影


设施保障:学院世界一流的9座专业剧场、新落成的现代化舞美工坊、中国智造演艺影视科技联合实验室及百余人的技术保障团队,为这套实践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座谈会上播放的学生在保利剧院实习、参与国家大型活动舞台管理的照片,正是这一特色的生动注脚。


桃李芬芳:首届毕业生深耕行业20年的时代答卷

首届毕业生代表的发言,成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力的答卷。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演出管理处处长牛帅、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副馆长韩佳谈到,本科在校期间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项目实操经验,为把握行业政策、服务国家文艺事业提供了根基。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靳燕、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周毅、戏剧管理系副教授马臻邾、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联络部部长王甜甜,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谢阳,沈阳音乐学院戏剧管理系邢云飞在谈话中表示,这些年扎根教学岗位、管理岗位,得益于戏剧管理专业培养的系统思维和务实作风;今后要始终延续在大学时点燃的“大爱”火种,与中戏同行,坚守戏剧管理行业理想,薪火相传,将怀抱的热爱持续传承下去。

在业界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校友同样熠熠生辉:中国国家话剧院项目运营中心项目统筹李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中心副主任林芝等来自院团管理一线的校友们,交流了他们在国有文艺院团进行体制内创新的发展路径。

北京正捷永辉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导演阚铮男,华夏(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片人、经纪人赫茹,网龙集团IP孵化部制片人赵卓飞,锋巢集团MCN短视频及电商业务高级总监刘月朗,博迩亚太(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客户关系总监于瑜作为活跃在文化行业一线的杰出代表,分享了他们将中戏所学应用于影视制片、经纪管理、公共关系、市场开拓等领域的成功实践。

经过20年的耕耘,戏剧管理系首届毕业生已经逐渐成为戏剧文化管理行业的中坚力量,在文化政策制定与管理、剧院团管理、大型文化活动管理、戏剧项目制作和市场运营、文化经纪管理、艺术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他们的成就,生动诠释了戏剧管理系“培养戏剧管理实践应用型人才与高层次理论研究型人才”双重目标的实现路径。


首届毕业生代表


其他毕业生代表,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艺术培训部主任靳芳,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朱鹤,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吴玮玮,电视剧《狂飙》总编剧朱俊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二级演出监督张闽宜,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苏宁,北京北奥盛典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飞,中国电影集团二级编剧樊荟,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保护部负责人路日新,中国交响乐团演出营销中心副主任章晶均表示,综合学科培养为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广泛而科学的学科设置开阔了视野,在实践中不断磨练的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不仅让他们收获颇丰,更是一枚光荣的勋章。此次重返校园,大家找寻到了心中的“根”,中戏的精神更是一种传承和对专业的敬畏。

2025届毕业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在戏剧管理系本科四年的时间中,大家得到珍贵的学习与实践机会,深刻体会到行业精神与对戏剧事业义无反顾的担当,也增长了破局创新的智慧。未来,大家将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戏剧管理者。


其他各界毕业生代表


共绘蓝图:以高质量教育践行文化强国使命

座谈会的另一个焦点是探路艺术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围绕“探路高质量教育体系践行使命”的主题,首届及其他各届毕业生代表踊跃建言献策。

深化产教融合:建议进一步拓展与头部院团、演出机构的定制化人才培养和前沿课题共研,将行业最鲜活的案例与挑战引入课堂。

拥抱科技变革:面对数字技术对演艺行业的深刻重塑,呼吁加强演艺数字化管理、智慧剧院运营、线上演出营销等新兴领域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储备。

扎根中国实践:加强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演出市场新业态、传统文化演艺创新等本土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强化国际视野:继续深化与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3+2”项目等国际合作,利用好“国际剧院团管理大师班”等高端平台,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管理人才。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宋英总结发言


宋英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首届校友的成就与思考,是献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站在新起点,戏剧管理系要勇担使命,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紧密结合。她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深化和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学院深厚的红色基因,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戏剧艺术管理英才。


互赠礼物


座谈会的最后,首届毕业生们将自己写满寄语的卡片投入“大树留言箱”。留言箱象征情谊与期望的根脉相连,见证了毕业生对母校未被时光冲淡的廿年情谊。

随后,党委书记徐永胜、副院长宋英与首届毕业生代表互赠礼物,图书馆馆长马述智、赵芃老师与其他届毕业生互赠礼物。

与会者共同来到实验剧场的舞台,首届毕业生代表向老师们献上鲜花,并集体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合照留念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