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部署,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月24日,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承办的“美润心田 AI育未来”2025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心理情景剧比赛暨颁奖典礼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隆重举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宇蕾,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三级调研员赵国伟,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党委副书记靳燕,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宾,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尹晓晓、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孙青,社会各界媒体及来自各参赛高校的师生莅临现场。
决赛邀请了九位专业评委进行现场评审,分别是:北京邮电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平,北京工商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宏宇,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导演学博士王慧,北京交通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副教授、北京市最美辅导员耿梅芳,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理事赵妍,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专职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师专委会青年委员史光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编剧黄诗洋,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罗一舟,以及2024年首都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一等奖剧目演员、外交学院学生代表杨浩霖。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靳燕致辞
靳燕在致辞中表示,心理剧比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深耕多年,通过心理剧的表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本次参赛的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青年学子对生活的观察、对心灵的探索、对成长的真诚思考,充分展现了心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蓬勃生命力与深远影响力。中央戏剧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把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深化与首都各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打破校际壁垒,凝聚各方力量,共享发展成果,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戏剧美育与心理育人融合发展之路,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让戏剧艺术的光芒照亮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
比赛氛围紧张有序,观众观看聚精会神,评委评审严肃认真,演员表演流畅自如。随着比赛的进行,在场观众不断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体察自身的心理变化,充分体现了心理情景剧的内涵与价值。现场掌声与欢呼此起彼伏,眼泪与笑声交织融合。
决赛的六支队伍从人生抉择、亲子关系、标签定义等大学生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出发,结合当下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通过演员们的表演,为观众带来六个发人深省又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
《非理性心跳》
中央戏剧学院通过主人公与AI关于人生决定的认可与分歧切入故事,展示了主人公从盲从到自主的心理转变,他高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人的价值”,与AI展开灵魂对话,揭示人类选择权的本质——锚定理想、接纳试错、在非理性中绽放人性光辉。
《伊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品《伊艾》以大学生内心成长为线索,展开一场关于自我认同与标签束缚的深刻探讨,批判刻板规训,呼吁对多元人格的尊重——真正的自由,从允许自己“不完美”开始。
《完美的AI》
北京大学作品讲述了大学生丁一然因事故身心受创,选择在AI世界中逃避自我。在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关怀之下,丁一然、父亲与AI终于完成了和解。这是对心理创伤的接纳与超越,也是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与重建。
《爱所归,心锁开》
如何让爱成为钥匙而非枷锁?北京师范大学的作品以母女亲情羁绊为内核,剖开当代家庭教育中“以爱为名”的情感枷锁,呈现一场关于自我觉醒与疗愈的深刻对话。
《或卷或躺》
中国戏曲学院作品《或卷或躺》讲述了大学生小林的成长故事。剧中“躺平”与“内卷”成为具象化角色,小林在双重拉扯下满身贴满标签、迷茫挣扎,最终冲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局,撕下外界定义,选择按本心节奏生活。
《谁说女孩就得这样》
中华女子学院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探讨女生自我认同的心理剧,讲述了小涵从迷茫、困顿到觉醒、成长的内心探索,呼吁“女孩不应该就得怎样”,每个女孩都应该勇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独特精彩的人生。
展演结束后,张平和王慧两位评委对六个剧目做出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平点评作品
张平首先对六个精彩的展演剧目予以高度肯定,对剧组成员的能力与努力给予高度认可。她指出,六部作品对自我认同的探索贯穿始终,对前沿科技的讨论发人深省,对亲子关系的发掘深刻入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最后,她鼓励同学们都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导演学博士王慧点评作品
王慧表示,在观赛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大的感动。她认为作品聚焦了生活的困境和选择,展现了真实的生活思考,创作上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及创造力。最后,她鼓励更多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人参与到心理剧的创作当中,让心灵之花盛开。
最终,中央戏剧学院《非理性心跳》、中国戏曲学院《或卷或躺》荣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完美的AI》、中华女子学院《谁说女孩就得这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伊艾》、北京师范大学《爱所归,心锁开》荣获二等奖;首都体育学院《捷运相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人类》、中央民族大学《奔腾不“C”》、北京理工大学《同伴?同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NPD》、北京语言大学《苔》荣获三等奖。
一等奖颁奖
二等奖颁奖
三等奖颁奖
心理情景剧不仅是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落实“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通过心理剧的沉浸式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育人的内容转化为青年学子可感可知的戏剧情境。各高校参赛队伍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青年成长成才中的现实问题,生动呈现青年学子运用积极心理品质实现从价值迷茫到信念觉醒、从成长困顿到全面发展的蜕变历程,创新构建心理育人与美育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心理情景剧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教育穿透力,构建起融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美育浸润为一体的育人新范式,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沃土。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