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戏剧学系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培训以中国演剧体系构建内涵各元素及其有机交融为目标导向和内容指向,充分利用中央戏剧学院优质的教育资源,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培训一批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舞台艺术创作领军人才,推动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出席嘉宾包括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副院长徐贞、副院长孙大庆,表演系主任王鑫,导演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杨硕,戏剧学系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敏,数字戏剧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宋震,人事处处长谢峰,外事工作处处长琚萍,科研处处长杨占坤,人文学部教师袁婵。开班仪式由项目负责人陈敏主持。
陈敏首先对“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的顺利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座的嘉宾、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央戏剧学院探索与构建的自主知识体系。多年来,在郝戎院长的带领下,全体中戏教职员工不断反思总结中国演剧体系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持续深入系统地推进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目前已初见成效,这些为人才培训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丰富的资源。此次培训依托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创新团队”、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郝戎工作室”、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传统戏剧当代传承创新中心”等开展,师资力量强大,安排了300多课时的多模块、多形式、内容丰富的课程。她希望学员们在培训期间能够认真投入,学有所获,为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与构建添砖加瓦。
郝戎在致辞中对嘉宾与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学员们的个人能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今年恰逢中央戏剧学院建院75周年。75年来,中央戏剧学院赓续延安鲁艺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研究、创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学员们能够发挥“领头羊”作用,用情怀、实力和热情塑造出“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创作出独具民族特色和新时代特质的文艺高峰作品,用作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新篇章。他希望学员们珍惜机会,严以修身,既学深悟透理论,又锤炼实践能力,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在新时代赛道上奋力奔跑,为中国文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项目班主任袁婵对课程安排作了介绍。培训班的集中培训时间为50天,采用理论研修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剧目观摩、参观研讨和名剧片段排演4个板块。聘请中央戏剧学院各系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等50余人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员观摩10部在北京上演的优秀戏剧作品;带领学员参观演出的剧场空间,邀请主创与学员就观摩剧目进行研讨,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舞台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机制,加深学员对舞台作品的感受与思考;此外,由郝戎教授领衔的“郝戎工作坊”教师团队,将带领学员进行名剧片段排演,并进行汇报演出,汇报成果也是结项成果之一。
培训班班长、厦门理工学院表演系牟英杰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代表全体学员向国家艺术基金、中央戏剧学院及戏剧学系表达了真挚的感谢。他指出,此次人才培养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眼光。此次培训是大家艺术生涯中一次宝贵的机遇,中央戏剧学院为学员们精心搭建学习平台,戏剧学系从师资配置、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到实践环节规划等方面为培训项目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学员成长筑牢根基。他表示,在未来的50天里将全身心投入学习,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严谨的态度,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在理论和实践的交融互促中不断磨砺本领。
最后,陈敏再次向到场嘉宾表示感谢,并对学员们提出殷切希望。她指出,此次开班仪式,既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全体学员能够真正领悟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深刻内涵,把握最新最美中国形象塑造的原则、路径和方法,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创作、融入实践。
在热烈的掌声中,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仪式结束后,郝戎为学员作开班第一讲,题为“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民族精神根基——谈老庄哲学对中国演剧艺术的影响与启迪”。
此次“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的成功开班,意味着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人才培养探索迈上了新台阶。中央戏剧学院将继续肩负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演剧艺术创作人才,不断推动中国戏剧走向世界舞台。期待培训班的学员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不断书写时代华章,成为新时代中国民族演剧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