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计算机图形学及人机交互领域顶级国际会议,有计算机图形图像研究领域“奥斯卡”之称的SIGGRAPH公布了2025年录用结果,我院数字戏剧系、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鼎添、王兆龙、康梓煜的作品及论文Love That Defies Mortality: Asymmetrical Transmedia Narrative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hinese Classic Theatre The Peony Pavilion被大会Immersive Pavilion单元接收。据悉,这是该单元成立来首个中国内地高校作品入选,也是继去年研究生作品入选SIGGRAPH ASIA后,数字戏剧系学生作品再次入选该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充分展示了数字戏剧系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成效。以上两个作品均来自数字戏剧系王珊副教授《虚拟空间交互体验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果。
入选作品Love That Defies Mortality: Asymmetrical Transmedia Narrative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hinese Classic Theatre The Peony Pavilion
SIGGRAPH是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计算机图形学及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自1974年创立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权威的集科学、艺术于一体的学术会议,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大会Immersive Pavilion单元每年仅收录十余件作品。
本次入选的数字戏剧系学生作品以中国经典戏剧《牡丹亭》为创作蓝本,通过非对称VR与跨现实交互设计,探索了虚实融合空间新型观演互动关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独特魅力。作品获得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和认可,将于今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会议现场展出。
在研究和创作过程中,团队以跨媒介叙事理论为指导,通过非对称VR交互设计,VR头盔与平板电脑双端协同,构建了虚实融合的多维叙事空间。通过为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个核心角色设计差异化交互链路,使其共同完成跨媒介叙事协同,其中VR端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深度沉浸于角色命运,平板端用户以全局视角参与叙事解构,这种交互机制不仅拓展了传统叙事的维度,更通过跨媒介协同强化了叙事的情感张力,增强了作品与观众间的情感联系,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戏剧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作品的交互设计流程图
团队在进行作品实验与测试
数字戏剧系依托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需求,培养文化科技和戏剧影视深融相通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连续两年学生作品入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是数字戏剧系、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和实践创作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数字戏剧系将进一步深化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跨学科戏剧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