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周华斌:漫谈周贻白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学术构架
时间:2021-09-28

        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我院师生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开拓学术视野,中央戏剧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文学部联合举办“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9月24日,“人文大讲堂”第一讲开讲,著名戏剧理论家、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华斌教授在昌平校区理论楼,作了题为《漫谈周贻白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学术构架》的讲座。

        讲座开始前,“人文大讲堂”主持人、学院讲座教授傅谨对主讲人周华斌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周贻白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也是中央戏剧学院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血脉应该得到更好地强化与传承。


 _MG_7092.JPG

        讲座中,周华斌首先回顾了周贻白先生的戏剧史研究发展脉络,从1936年的《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史略》,到1945年的《中国戏剧小史》、1953年的《中国戏剧史》、1958年的《中国戏剧史讲座》、1960年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再到出版于1979年的遗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他认为,周贻白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观,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也是在中央戏剧学院授课期间逐步确立的。


 _MG_7105小.JPG

        周华斌将周贻白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学术构架总结为三点:一是对戏剧的界定,“戏剧本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强调戏剧乃综合艺术,不仅是案头文学;二是重实据,王国维提出了文物、文献并重的双重证据法,而周贻白先生增加了田野考察,提出了“三重证据法”;三是强调进化论中的历史变革,即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_MG_7102小.JPG

        最后,周华斌也分享了他对中国戏剧的看法,认为中国戏剧的特色在于以“戏”为核心,以情趣、技艺和文理为标准。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