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学术成果 | 我院导演系副教授黄凯出版专著《夏淳导演艺术研究》
时间:2020-11-11

        近日,由我院导演系副教授黄凯撰写的专著《夏淳导演艺术研究》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png


        夏淳(1918-1996)是北京人艺四大导演之一,也是中国演剧史上一位有着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导演艺术家。他是“北京人艺风格”“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缔造者之一,是北京人艺的功臣。他的戏剧生涯跨越了中国戏剧史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在近六十年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导演风格,他以其丰富的创作成果、理论著述、戏剧教育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就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夏淳自幼酷爱戏曲,对戏曲的独到见解深刻影响了他的戏剧观。他在抗敌演剧活动中开始导演创作,在实践中学习了西方写实演剧方法。在北京人艺,他与焦菊隐一道进行了话剧民族化的探索。新时期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人艺风格”。该书主要选择了夏淳创作生涯的几部代表作来开展研究:《雷雨》(1954)、《茶馆》(1958)、《洋麻将》(1985)、《天下第一楼》(1988)。

        该书从中国戏剧“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历程入手,站在纵览中国话剧史的角度研究夏淳的导演艺术,分析与总结了中国戏剧已取得的成就,仍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了对中国话剧艺术未来的真诚思考。该书在中国演剧史的维度上研究夏淳的艺术道路与主要成就,研究夏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研究夏淳导演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研究夏淳的戏剧美学思想,研究夏淳对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对中国戏剧艺术的独特贡献,其研究成果对于当代戏剧人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走向未来,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该书认为,夏淳的创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话剧要赢得当代观众喜爱,必须真正反映本民族的生活,了解与尊重本民族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欣赏习惯;当代戏剧创作只有充分尊重、有效凸显演剧艺术的剧场性特征,演出才能呈现出剧场艺术独有的魅力来;中国演剧具有诗性传统,我们应努力汲取戏曲的美学精神与手法,创造出富有民族审美品格的、诗意画意的话剧舞台艺术;戏剧创作者自己要真诚地面对生活,真诚地思考人生,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要关怀弱势群体,要永远关注人的心灵。当代戏剧人应在继承夏淳等前辈艺术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一切有利于丰富发展中国演剧方法的成果,兼收并蓄,不懈探索,努力创造出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


2.jpg

《茶馆》排练照,前排左四为夏淳



        作为人艺的主要导演之一,夏淳为北京人艺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对于这位戏剧大家,对于他的导演艺术,过去既重视得还不够,研究得也还不够。因此,我很高兴能有《夏淳导演艺术研究》这样的论著问世。

        我认为这部专著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系统地梳理与归纳了夏淳导演艺术的风格、成就与贡献,而这些正是夏淳为北京人艺,为中国话剧事业留下的重要财富。我们应传承他的精神,学习和保护他宝贵的艺术思想,让它引领我们在新的时代创作出更多为人民所爱的艺术精品,共守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园。

        在“纪念夏淳诞辰百年座谈会”上我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经典作品?就是老能演,老有观众看,有几代演员来演,有几代观众来看。由时间和空间证明了的,检验过的,就是经典。什么是好导演?好导演最大的标准是,他导的作品老在演老有人看,常演不衰,久经考验。导演的生命是靠作品的长存来证明的,是在剧场里常演来证明的,不是一时,是一世,甚至几世。导演应该活在作品里,作品应该活在观众的心里。在北京人艺的演剧史上,在中国话剧的演剧史上,永远会写着三个戏的名字:《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而在导演这一栏将永远写着夏淳的名字。

                                                                                                                                            ——任鸣 导演


        《夏淳导演艺术研究》是一部完整研究夏淳导演创作的专著,作者把夏淳放在中国话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来考察,因此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中国演剧史上的夏淳,是中国话剧现代化进程中的夏淳,是中国话剧民族化历程中的夏淳。我认为这部专著的特点是,它不是对夏淳几部导演作品的孤零零的研究,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感的整体性研究,作者把宏观的认识和具体的分析结合了起来,因此它既有比较开阔的视野,也有一定的深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一直以自己的思考在研究中关注着中国戏剧的发展,我以为这是本书最值得注意的内涵。

        作为一部论述导演艺术的专著,这部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研究成果:其一,它通过对夏淳不同历史时期四部代表作的个案分析,就中国话剧发展道路上的几个重要课题,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话剧民族化”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夏淳独特的导演风格与历史贡献;其二,它从研究“夏淳的导演艺术”入手,通过对中国演剧艺术历史的研究观照当代戏剧现状,得出了作者对当下戏剧创作中诸多现象与问题的真诚思考;其三,它通过对夏淳的艺术道路、风格与贡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演剧已取得的成就与仍面临的问题,为建设话剧“中国学派”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性思路。

                                                                                                                                             ——郝戎 教授


        该书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从多种途径收集的大量文献、史料、采访、口述等等素材,对研究对象的一个个重点的作品个案进行详细的还原、再现、分析和梳理。它带我们回顾了夏淳的一生,他是如何把少年时就产生的对戏剧的兴趣变成了自己终身的事业?他是如何从一个投身抗日宣传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戏剧的忠实信徒”,让我们看到一个戏剧艺术家成长的足迹。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黄凯把我们带到了不同年代的一个个排演场,从抗敌演剧队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到新编评剧《刘巧儿》;从五十年代开始几次排演《雷雨》到历尽坎坷演演停停几乎被批判,“文革”后又复排后享誉世界的《茶馆》,再到法国经典喜剧《悭吝人》;从改革开放后创新经典剧目《天下第一楼》到引进后成为经典保留剧目的《洋麻将》。从导演不断地思考剧本主题和内涵,到在不同的时代赋予对剧本的新的诠释;从带领演员观察人物、体验生活,到指导演员分析角色、一句一句台词地引导演员进入角色;从每一个场景的空间和声音的设计,到舞台的节奏控制。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穿越时光,悄悄潜入了那神秘的排演场,那庄严的戏剧殿堂。使我们仿佛得到了前辈导演手把手、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在戏剧史上二十世纪是导演的世纪,导演是怎样帮助一个个演员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让我们看到,那些不朽的经典是如何孕育、诞生、成熟。

                                                                                                                                                ——夏钢 导演


        《夏淳导演艺术研究》选取夏淳不同时期的四部代表作品为对象展开研究。但其研究并非孤立地就作品论作品,而是深入探讨了夏淳如何以自己的戏剧导演创作,回答了不同时代赋予中国导演艺术家的历史命题。如:如何学习西方写实主义演剧方法,使中国观众接受话剧这一舶来的艺术形式;如何从中国戏曲等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进行话剧艺术民族化探索,使话剧获得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如何运用中国演剧美学原则与方法,排演具有中国审美品格的外国戏剧;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创建话剧“中国学派”。作者把夏淳研究放在了中国演剧史的维度上展开,并在研究中始终观照戏剧现状。

        黄凯一直活跃在戏剧创作前沿,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这部专著就是其理论研究与导演创作相互碰撞的成果。他的研究,力求以导演创作为落脚点,力求对当代戏剧导演创作有所启示,这一特点,使得这部专著具有了对实践的启示意义。

                                                                                                                                                   ——姜涛 教授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