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在昌平校区给研究生们做了题为《与我有关——戏剧的创作与欣赏》的讲座。郝戎院长主持讲座。
郝戎首先代表学院,对濮存昕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讲到,濮存昕老师有着40多年丰富的表演艺术创作实践经历,是戏剧界非常尊敬的表演艺术家。无论是创作技术技巧还是创作理念思想,都值得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这次讲座,学院请濮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希望研究生们把握好此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交流和请教。
濮存昕就研究生们最关切的东西方话剧比较、话剧民族化和北京人艺演剧体系、话剧表演的风格与技术、对中国戏剧现状的思考等四个方面的20多条问题,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讲授。
从40多年演艺生涯的经验出发,濮存昕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与我有关”。他认为,“与我有关”就是与观众有关,“我”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焦菊隐先生说过,戏剧是由欣赏者与创作者共同创造的艺术;演员提供戏剧信息,引领观众跟随自己,同时去满足他们的审美渴求;观众的掌声则是演员表演的动力;精品戏剧就是台上台下能达到高度审美契合的戏剧。
就话剧民族化的问题,濮存昕谈到,西方话剧的引入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想象力,观众的审美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反衬出我们原创戏剧的薄弱;我们要“看别人戏,想自己事”;焦菊隐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话剧的民族化问题,并常以中国传统文学、音乐、美术、戏曲等作为例证,来阐释表演中“形似”与“神似”、“多”与“少”、“静”与“动”的关系。焦先生的理论依然是现在的戏剧工作者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的经典。
濮存昕为研究濮存昕强调,创作者要有真善美的品格,里外都要真,才能有对世界的真实认识,对事物的独到看法,对自我的反思;才能晓天下、明事理,建立起自己的审美境界;新颖的技术虽然能使人眼前一亮,但只有艺术本身才真正打动人。
借鉴于是之先生的艺术心得,濮存昕谈了他对表演风格和技术的认识:演员永远要有“第二自我”,才能跳出角色去审视自己的表演,找到不足;才能通过台词和形体与艺术发生关系,与观众产生共鸣,实现“与我有关”;即兴性是表演、乃至所有艺术的重要特质,因此,创作者的悟性尤为重要;演技是演员文化修养和知识面的外在体现,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对演员十分必要,对文字敏感,判断和理解人物形象的直觉才能准确;要想塑造出有灵性的舞台人物,演员必须要有坚实的基本功,亦即“为艺先拿基本功,成角必有自己活儿”。
濮存昕还以漫谈的方式,阐发了他对诸多艺术现象和创作观念的感想。以波兰导演陆帕的《英雄广场》和孟京辉导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作品为例,他表述了对实验(先锋)戏剧的见解;他坦言,以色列演员萨沙是他的表演“偶像”。萨沙在话剧《乡村》《唐璜》和《唐吉诃德》等剧中的杰出表演,让他激赏,他“想像他(萨沙)那样去演”;通过分析自己主演的电影《一轮明月》《与往事干杯》和《蓝风筝》,他讲述了话剧和影视表演的微妙区别。他非常认同于是之、朱旭等大家对演员塑造形象和表词达意的独到见地,“演戏演人、说话说词”,演员在表达时“说人话”“说经自己动脑处理过的话”非常重要。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针对个别同学在创作时面临的非艺术因素干扰的困惑,濮存昕认为,只要把艺术追求做到极致,就能使自己的创作得到最广泛的接受与认可。他还分享了在新戏《林则徐》中扮演林则徐的创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