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德国吉森大学应用剧场艺术学院教授丹尼尔·贝拉斯科·罗杰斯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师生开展“德国戏剧表演工作室”
时间:2018-05-18

5月7日开始,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德国戏剧表演工作室”进入第四年的课程和训练当中,2018年的研究主题为“Play Development”,主要开展对原创剧目排演方法的研究,授课专家为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玛格丽特·舒勒教授、挪威北方戏剧学院厄尔·海滕教授和德国吉森大学应用剧场艺术学院丹尼尔·贝拉斯科·罗杰斯教授。其中,丹尼尔教授为第一阶段的主要授课教师,授课和排演对象为表演系研究生,训练主要围绕寻找主题和发现素材来进行。


 丹尼尔.jpg

德国吉森大学应用剧场艺术学院丹尼尔·贝拉斯科·罗杰斯教授开展工作室

 

本次工作室的具体内容涉及到,第一是如何发现我们需要的创作素材?如何选择一个主题?第二是如何将我们选择的素材呈现在舞台上?如何结构素材?第三是哪种表演策略是最适合我们想要的表达方式?第四是我们如何确定和判断最终的排演结果?最后是对德国戏剧排演的认知、对中德戏剧排演方式的探索,以及解释剧本的出发点的研究。


 德国工作室2.jpg

表演系研究生在工作室中做练习

 

此次工作室既吸收了学院派戏剧教学和研究的深厚功底,兼有现代戏剧表演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戏剧思想中相对严谨、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同时又有极其冒险性的“从无到有”的原创戏剧的尝试。丹尼尔和表演系师生试图共同研究开发一个好的训练结构,一个具体和高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演技和表现技巧,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内在动机和创造性。丹尼尔的“现场艺术”训练是此次工作室的肇始,是创作素材寻找的第一步。他所投入的极大工作热情和极高的专业能力,课堂上每一次展开和完成的戏剧生活,为大家所难忘。

 

德国工作室1.jpg

表演系研究生在工作室中做练习

 

我院表演系开展的“德国戏剧表演工作室”是由德国恩斯特 •布施戏剧学院的舒勒教授与学院副院长郝戎教授、表演系党总支书记李红副教授牵头,表演系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的戏剧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的主题为“表演、声音的基础元素训练”,并将当下中国和德国的戏剧教育理念、戏剧现状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2016年,舒勒教授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团队,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表演方式与布莱希特的间离式叙事剧表演方法结合”的德国主流戏剧排演方式,排演了布莱希特的《三毛钱歌剧》片断,并在学院东城校区黑匣子剧场汇报演出,引起了广范的思考和讨论。工作室每次为期一个半月。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