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举办“2016年法国电影展暨阿尔诺·德帕拉欣导演作品展”
时间:2016-04-30

4月20日至23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电影电视系承办、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支持的“中央戏剧学院2016年法国电影展”在我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举行。这是继1999年以来电影电视系第8次举办法国电影系列展映活动。

本次影展展映的是法国当代作者电影中饱受赞誉的代表性导演阿尔诺·德帕拉欣的作品,包括《死者的生命》、《哨兵》、《我如何自我争执》、《伊斯特·康》、《国王与王后》、《圣诞故事》、《吉米·皮卡尔》和《我青春的三段回忆》等8部影片。

在本次影展的开幕式上,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主任郝戎教授致开幕辞。他对影展的举办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增进中法电影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交流,使观众更深入地感受优秀电影作品中超凡的艺术魅力。法国使馆文化处影视专员文娜女士也祝愿影展能够顺利的举行。其后,德帕拉欣导演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的影片,并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中戏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开幕式由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主持。开幕式结束后,放映了《伊斯特·康》。

期间,德帕拉欣导演就其作品的主题、视听语言、剧作等问题,以及对中国电影导演侯孝贤、杨德昌等的认识与影视系学生进行了交流。

早在1991年,阿尔诺·德帕拉欣导演的处女作《死者的生命》就获得了让·维果奖,第二部作品《哨兵》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并引起轰动。此后,他的影片多次获得了法国凯撒电影奖,如最佳男新人、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等;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主竞赛单元,也多次获得了金棕榈奖的提名。在法国电影批评界,他更是受到广泛的推崇。近年来,德帕拉欣勇于创新,在电影和戏剧两种艺术形式中都喜获丰收。

德帕拉欣导演与中戏有着深厚的渊源,是我院电影电视系创立时期的见证者。17年前,他与夏尔·戴松作为《电影手册》电影周的嘉宾来到北京,参与了《哨兵》在我院的放映与交流活动。其后,徐枫教授等专家通过杂志专刊系统介绍和研究了德帕拉欣导演。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