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中央戏剧学院在实验剧场上演了中国现代剧作家丁西林的代表作《一只马蜂》。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的北京,具有封建思想残余的家长吉老太太一心想为儿子吉先生包办婚礼,同时又要为护士余小姐说媒,让她嫁给自己的表侄。但其实吉先生和余小姐早已在医院暗生情愫……当这对恋人的爱情遭到家长的反对,他们会如何应对?不同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丁西林以一出独幕喜剧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只马蜂》的喜剧性特点在于含蓄和平和,通过剧作者幽默的台词来让观众产生会心一笑的效果。如何将这种微妙含蓄的喜剧性呈献给来自全世界的观众?这就需要导演巧妙的调度。演出在编排上采用了“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有时会让演员直接说出内心独白和潜台词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此剧再现了五四时期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在传统孝道与追求爱情自由之间寻求平衡的行动,表现出中国式“无奈”的智慧,巧妙地拉近了与现代观众的距离。通过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演出成功地传达出本戏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剧效果,并非嬉闹而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细腻的心灵碰撞,观众的情感跟随着演员的情感。
导演在编排上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戏剧元素:卡戏的表现方式,清晰地划分了“跳进跳出”这的节点,同时也加强了喜剧效果,调动了现场氛围;戏曲元素的加入,剧中吉老太太唱的评剧《花为媒》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此外,主角利用“跳进跳出”的演出方式引入了中国茶道的文化内涵……短短四十分钟的演出,随处可见主创人员在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唤醒了中国观众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