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28日,由俄罗斯导演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彼得罗夫执导,我院表演系、导演系、音乐剧系的教师们联合演出的契诃夫名剧《樱桃园》在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上演。简洁而大气的舞台设计,舞曲和歌剧结合的配乐,教师们掌控准确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现代的《樱桃园》。
本次演出向观众展现了一座包罗万象的“樱桃园”——写意舞台与心理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相结合,营造出干净、厚重、大气的舞台意象。12个麻袋、一大块从吊杆垂下的白色的布,就是一座“樱桃园”,演员们或者搬动麻袋,或者随着台上一大块白色的布旋转轻舞,轻易就完成了换景和转场。随布轻盈舞动的契诃夫影像,不仅表达了对于剧作家的敬意,而且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间离效果——仿佛契诃夫就在我们身边。
中央戏剧学院青年教师版《樱桃园》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担任舞美设计,其它主创也都由各系教授、研究生担纲,男主角“洛巴兴”由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兼表演系主任郝戎担任、女主角“留包芙”则由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担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剧系的青年教师们都在演出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为了阐释心中的“樱桃园”,导演彼得罗夫与中戏的青年教师们一起在暑期工作了两个月。彼得罗夫导演曾经在2011年携为莫斯科艺术剧院创作的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参加“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2013年还曾为北京人艺执导《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两个月时间里,这位俄罗斯导演给老师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作品解读和表演方式。两个月的训练对老师们来讲收获颇丰,老师们都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会继续在这样的一种排演方式上进行探索。
中央戏剧学院始终将演绎经典作品作为训练教师、提升教师教学和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此次由学院表演系、导演系、音乐剧系的中青年教师演绎的《樱桃园》,是中央戏剧学院近年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造的重要成果,体现着中戏在继承民族演剧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不懈努力与创造。在戏剧艺术多元发展的当下,中戏青年教师版的《樱桃园》,以扎实和现代的风格,为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中央戏剧学院最高学术水平的体现。
中央戏剧学院徐翔院长曾明确对教师们提出要求:“既是知识渊博的教授,同时,还应该是舞台上神采飞扬的艺术家。”作为中国戏剧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资建设,通过各种举措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早在2009年,中戏表演系就曾经集合“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个教研室的老师在中戏实验剧场演出过经典剧目片段。2011年,由表演系主任郝戎执导,表现中国农村题材的《红白喜事》搬上中戏舞台,中戏通过师生同台共同排演一个剧目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中戏教师的舞台魅力与学术自信。2014年,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向彼得罗夫导演发出邀请,邀请他为中戏执导契诃夫名剧《樱桃园》。这种“经典剧目+知名导演”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艺术修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师亲身登台进行的成功演出,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在舞台上创造经典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重任和使命。教师版《樱桃园》的成功演出,是对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成长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是对艺术作品生产创作的一次全新探索,必将对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