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项目负责人,我院京剧系副教授孙尚琪先后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和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目和作品创作资助。这两个项目,一个是以西藏山南地区玉麦“三人乡”父女三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守护家园、捍卫国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京剧现代戏《格桑梅朵》;另一个是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彭银华烈士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现代京剧小戏《梦中的婚礼》。
在京剧《格桑梅朵》的创作之初,为了更好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孙尚琪远赴西藏与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央宗姐妹进行深入的交流,并对藏族的文化习俗进行实地采风,为后期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京剧艺术是一门以演员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创作组围绕着孙尚琪在唱腔、表演和技巧等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优势上展开了创作。戏曲演员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就如同写文章,“词汇量掌握的越多”,文章表述也就越生动、越精彩。技术技巧越扎实、越全面,表现人物的手段也就越丰富。
这出戏在音乐唱腔设计方面,既保留了京剧原有的特色,又增添了藏族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使其不失传统意蕴,又充满新意。特别是剧中三段展示人物不同心境的大段唱腔,运用了戏曲独有的颤音、嗽音、行腔的收放变化,配合气口的巧妙切入,来着重突显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表演方面,创作组本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向,突破了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段,融入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传统的戏曲舞台呈现出现代的审美样式,增强了戏剧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例如:群众演员在舞台上既拟人又拟物,戏里戏外自由穿梭,增添了舞台的灵动性,同时群众演员也承担了歌队的角色,以唱诗的形式贯穿全剧叙述故事。
在技巧方面,为了突显山路崎岖,她采用了串翻身、涮腰、探海等技巧,充分展示了演员的技术技巧,同时也将藏族一些比较典型的民族动作融入到程式之中,民族特色较为鲜明,现场演出气氛热烈,观众反映良好。
这出戏在舞美设计方面亦别出心裁。当演出接近尾声,舞台上冉冉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每到此时,全场观众主动起立,台上台下高唱国歌,在场所有人都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演出后,学习强国、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这部剧进行了宣传报道。
第二个项目是小戏曲《梦中的婚礼》,谈及创作这出戏的初衷,孙尚琪表示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彭银华烈士光荣事迹时,自己被其崇高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她感到,作为高校教师,用烈士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思政教育非常好的契机,于是她决定用戏曲的表演形式向英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创作之初,面对文化多元、媒介多样、审美变迁的新环境,主创团队就表现形式、音乐风格和舞台呈现该如何注入新形式、新方法、新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沟通与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决定在创作中运用传统生、旦两个行当,进行类型化表演来完成人物塑造。该剧用两个时空的平行发展和彼此交叉进行叙述,让生与死、喜与悲相互交织。在音乐唱腔设计上,主创团队改变了传统戏曲配器的方式,尝试与当代音乐相结合,使观众在听觉层面感到既熟悉又新颖。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以虔诚的敬畏之心,对传统戏曲中精湛的技艺进行了原汁原味的继承之后,又根据现代的审美需求,对传统表演程式进行了拆解与重组,把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让艺术创作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该剧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同时入选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
此外,在2018年,孙尚琪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双龙斗峨眉》第五场的响排、彩排和传承人谈戏说艺光盘录制工作。
《双龙斗峨眉》项目排练、合影
2022年9月,她作为指导教师创作的剧目《天女散花》,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被评为优秀表演作品。
京剧《天女散花》剧照
在第38个教师节前夕,孙尚琪荣获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第四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一等奖。
孙尚琪拍摄“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
孙尚琪表示,能够获得多项殊荣要感谢学院和京剧系的大力支持,感谢团队成员李佳秋、 陈晓满、李楠、徐上、李晓曼、孔一帆、俞思含、张男、康晓琳、武远远的辛勤付出。未来,她会继续努力,自觉担负起戏曲传承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