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中央美术学院在我院北剧场演出了第五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的首演剧目之一——《悲鸿1895—1952》。该剧讲述了徐悲鸿为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成立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而追求一生的故事,且极尽简洁凝练,在时长两小时的话剧中集中展现了徐悲鸿近40年的人生历程和奋斗过程,向观众传达了其为艺术奉献的不懈精神和铮铮气骨。
二十世纪初,青年徐悲鸿来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卖画求生,期间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后徐悲鸿携爱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受教于达仰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接下来的日子里徐悲鸿辗转于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地继续学习,在32岁学成回国,开始投身国内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先后参与了田汉组织的“南国社”、与齐白石等艺术大家交好、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并创作出《愚公移山》《九方皋》等艺术名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不顾身体劳疾,仍笔耕不缀地进行创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
本次演出中,中央美术学院话剧社的同学们在独特的美术视角中融汇戏剧思想,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展演,留下了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