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剧场的门口,几位外国留学生用真诚的笑容和不太标准的汉语问候每一位到场的观众,并递上一份节目单和荧光棒,越过巨型大海报的时候,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黑匣子汇报演出在等待当晚的每一位莅临的观众。
舞台上摆放着韩国乐器,乐器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神秘与神圣,仿佛一场音乐盛祭即将展开。屏幕上播放的是电影电视系的外国留学生的作品,有西山夕香利的《6月5日星期天阴天》、陈功的《在影子里》、小林孝英的《回家》和汉语班学生卡塞的《非洲原始歌舞》短片。
钟声响起后,韩国鼓乐《玩四物》为晚会掀开了序幕。玩四物在韩国一般是在婚庆的时候作为吉祥的好兆头来敲打的,这样的开场也许想祝福在场的每位观众能拥有一年的好运。晚会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汉语班同学的教学展示。在中戏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除了学习语法、语音,练习口语、听力外,还要学习戏曲脸谱、戏剧基础练习、太极拳等课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看到了融入太极拳、剑术、语音练习、绕口令、古诗词为一体的《晨练》,也看到了民歌合唱《茉莉花》和《放马山歌》,最后是戏剧基础练习的小品《电梯》。《电梯》讲述四个准备去应聘的年轻人,被困在同一个电梯里,从开始的互相敌对到同舟共济,是一出诙谐有趣的无言小品。
晚会的第二环节是留学生的才艺展示。中戏的留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远自欧洲、美洲和非洲,也有邻近的韩国、日本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在这个环节里,他们用代表着各自国家民族特色的节目,为观众呈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味佳肴。板苏利(Pansori)是韩国戏剧的始祖,由一个鼓手和一个歌者表演,是用说、唱、形体表现的综合艺术。由韩国同学金万镐演唱的段子是《沈清传》。《沈清传》是板苏利五个传统故事中的一个。沈清自幼丧母,与双目失明的父亲相依为命。15岁时,沈清为让父亲复明,情愿做村里海神的祭品。上苍被沈清的孝心感动,让沈清成为王妃。成为王妃的沈清宴请全国盲人,也治愈了父亲的眼病。演出中还加上叫作“莎福利”(音译)的舞蹈,是抚慰亡魂的一种传统舞蹈。来自美国的表演系研究生王展为观众献上了一首爵士蓝调《My Funny Valentine》,慵懒的歌声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忧伤。
这一次有幸能邀请日本大学艺术学部讲师小林直弥先生为晚会带来一出正宗的日本古典舞蹈《三番叟》。在日本的传统“能乐”中出场的最重要的神叫“翁”,他是给大家带来幸福的神。跟在“翁”后面第三个登场的就是“三番叟”。跳“三番叟”可以驱邪,喜庆的时候以示祝贺。“三番叟”是具有较强的仪式性舞蹈。在“能乐”和“歌舞伎”中上演,也出现在民俗祭祀活动中。小林先生在舞台上时而扮演老翁,时而转换成少女,纯熟的技巧和舞蹈功底震撼了每一个观众的视觉。孟加拉诗人高毕留学中国时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关于王府井的新诗,刊载在他的诗集里,这一次在晚会中为观众带来这首诗朗诵《王府井》。在录制的王府井画面和音乐声中,在观众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这首“死亡之窟中苏醒了文明的足迹,不停的呼喊,王府井––王府井––”
第二环节的节目还有原田学吏和大町爽带来了中西乐合奏《赛马》、韩国帅哥李润宰深情款款的演绎韩曲《在街上》、和田爱美的扇子舞《重扇》和最后压轴的蒙古歌手娜仁演唱的蒙语歌曲《Chamdaa》。娜仁的浑厚声音和豪迈的身姿动作让黑匣子的气温瞬间沸腾起来,场面轰动火爆,观众热情的尖叫声此起彼落,达到晚会气氛的最高潮。
第三个环节是专业生的戏剧片断演出。在中戏的留学生楼里头,有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有抱着对戏剧的满腔热情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留学生。戏剧片断演出的是导演系研究生田泽优子的《哈姆雷特》。这出二十分钟的短剧用面具和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讲述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
中戏的留学生每年除了参加春游、秋游、运动会,观摩表导演的课堂教学外,还参加了一些文艺演出。在教育部举办的留学生新年晚会上、在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春节晚会上都留下了他们靓丽的身影。2004年的新年小品《戏中戏》、2005年的《新年快乐》,都在演出后大获好评。在今年,晚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特别精心准备的新年小品《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是有三个生活片断组成的,分别是新闻播报、地铁上和新闻视点回顾。非专业的演员们看似笨拙但又精湛的演出惹得全场哄堂爆笑,直达晚会的最高潮。最后结束的时候,一个演员抱着方墩,回眸之际下起了小雪,全剧在纷纷飞雪的身影中结束。朴实又深刻。生活中是什么提醒我们一年又过去了?是时间、是日历、是新闻、还是……。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里走过。
由中央戏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培训中心主办的外国留学生才艺展示夜就这样在欢笑声、掌声、礼花、荧光棒、圣诞帽和无尽感动中落下了帷幕。在这个寒冷的12月,中戏的留学生在每个人的心中燃起了暖暖的火,这个冬季不再冷,因为他们用一种心灵的语言让观众拥有了跨越国际的心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