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光明日报]欧阳山尊:抗战导演不老心
时间:2008-07-07

 

 

  本报记者 苏丽萍 
  欧阳山尊 1914年生于湖南浏阳。自幼受父亲欧阳予倩爱国主义和进步文艺思想的熏陶,学生时代即参加进步演剧活动。1938年赴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5年编导、演出了许多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作品,1945年至1950年到国统区担负文化统战和宣传解放区的任务。1950年到北京人艺任副院长,1956年至1964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兼职教授,导演过《春华秋实》、《日出》、《带枪的人》、《关汉卿》、《三姊妹》、《杨开慧》、《末班车上黄昏恋》等50多部话剧,导演过电影《透过云层的霞光》和电视剧《燃烧的心》。1998年任话剧经典剧目片断《流金岁月》的总导演。
  说一个演员七八十岁还能登台演出,你也许不信,但记者要告诉你一个九旬老人还能登台演戏的故事。他,就是著名导演欧阳山尊。
  这位年已92岁的长者,静静地坐在朴素的居室里,面容慈祥,神态安然,著名导演的锋芒和辉煌仿佛已随着岁月积淀为一种沉着的大家风范。他笑着请记者坐下,这一刻,他是一个和善的老翁。
  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当欧阳老的思绪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时,他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说起将于9月6日至8日在中戏实验剧场演出的《虎列拉》、《求雨》、《打得好》和《粮食》四个独幕剧,老人自豪地说,这是他策划并作艺术指导的,而且还要亲自登台呢!他清晰地忆起,这四个戏的前三个创作于1942年,当时与《自家人认自家人》一起组成一台演出。在延安演出后,请毛主席提意见,主席说,戏是好的,延安及陕甘宁边区需要这样反映敌后人民生活斗争的戏,应该多演这样的好戏。
  打开了话匣子,老人越说越激昂,执意要从头说起。夫人怕他身体吃不消,过来要他少说。记者见此情形,也只好不礼貌地打断他的话,直接向他提问。老人不高兴了,似孩子般地噘起嘴:“别着急呀,听我慢慢给你讲嘛!”
  “我怕累着您,您现在可是国宝啊!”“不是国宝,是活宝!”老人认真地纠正道。看来,那个烽火年代,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老人心中淡漠,反而是历久弥新。1939年,欧阳山尊由抗大奔赴前线,在120师战斗剧社工作,1941年加入游击剧团,到敌战区开展文艺宣传。“那时11个宣传员和7个侦察员,每人一条枪30发子弹,带上一架油印机和简单的化妆品,到村里找一个庙台,把夹被当幕布挂起来,集合群众就开始演出。”敌后生活的艰苦,使欧阳老患了夜盲症,敌后人民不惧日寇的烧杀抢掠,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现实,深深地教育了他,并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过几天要演的这四个独幕话剧,就是他与成荫(著名导演,曾导演过《南征北战》、《西安事变》等影片)等人在炮火中创作出来的。说起过去,老人那年轻战士的英姿又显现出来。
  欧阳山尊的父亲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受父亲影响,欧阳山尊也选择了话剧之路。最令他难忘的是1942年,他到延安出席文艺座谈会,给毛主席写信,不到三天,主席就回信肯定了他的意见,并让他在会上发言。多少年来,他就是沿着毛主席指出的这条艺术为人民大众的路子走过来的。这一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欧阳山尊又把它带到了北京人艺,他与焦菊隐、梅阡等人一起开创了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他曾导演过的50多部戏,大多成了经典。
  以92岁高龄再次登台演出,老人解释说并不是为过戏瘾,而是要与同仁们一起“战斗”。他说:“参加这次演出的苏民、杨青等都不计报酬,都是奉献,我也得上场。我在《求雨》里加了一个小角色——回民马老汉,只有几句台词,为的是表现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齐心抗日,我就演他。这戏是成荫写的,我这样改,相信他九泉之下会赞同的。”
《光明日报》2005年9月5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