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常璐
无奈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最终没有等到戈多,但中国和爱尔兰的影迷们已经迎来了荒诞派戏剧家、爱尔兰裔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百年诞辰。
“戈多先生说,今天不来了;戈多先生说,明天准来。”在每一个月亮升起的时分,都会出现一个小孩子,重复着同样的话。然而等待者最终发现,什么人也没来,什么事也没发生。
8日,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的2006年贝克特百年诞辰纪念庆典上,来自爱尔兰的话剧小组为中戏师生演出了《等待戈多》的片断,以此纪念这位戏剧大师的百年诞辰。同时,爱尔兰驻华使馆向中央戏剧学院赠送了多部关于贝克特的研究著作。
爱尔兰贝克特研究家莎拉·简专程来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这位长期研究贝克特及其作品的学者说,贝克特和其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主题,在爱尔兰早已为人熟知。此次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演绎贝克特的经典作品,相信能够为其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在贝克特百年诞辰之际,我们与爱尔兰艺术家们共同在中国纪念这位剧作大师,有着特别的意义。”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刘立滨说。
贝克特1906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市郊,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之一。他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语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得现代人从贫困境地得到振奋”。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洛纳死去》,戏剧《等待戈多》、《残局》等。其中创作于1948年的《等待戈多》被誉为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
在纪念册的暗红色封面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话:贝克特革新了战后戏剧,是许多小说家、画家和视觉艺术家公认的导向标。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叶芝、乔伊斯一道成为20世纪彻底改变了文学的三位爱尔兰作家。贝克特是永久的榜样,他毫不退缩地探索了人类经验最黑暗、最荒芜的角落。
“公正地说,他看着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脸,却没有变成石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丁如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