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照 中央戏剧学院供图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毕业实践剧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10月10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首演。与电影《没事儿偷着乐》(1998)和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相距20余年,该剧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完成了对刘恒原作的再一次精彩诠释。
2022年,曲艺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率先开设全日制曲艺本科专业并启动招生工作,成为国家高等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全日制曲艺本科专业的教学成果,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曲艺进入戏剧学院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冯巩谈道:“曲艺剧是运用说书人和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不仅能说,也要能演。但不是进入人物的再现,而是模拟。演员不光是讲述,还要亲力亲为;不仅‘现身说法’,也‘在说法中现身’,要把戏胆、戏核、精彩的细节用曲艺独特的方式‘穿’起来——用第一人称做贯穿,用第三人称去展现。这样能做到言简意赅、化繁为简,但是要求演员‘宽敞’‘有活’。从表现效果来说,曲艺剧‘薄皮大馅’,故事好、包袱足、语言精,能引人入胜。”冯巩充分肯定了该剧的探索和实践,并勉励学生们不要做“相声新人”,而要做“新相声人”。
“曲艺剧,顾名思义,以戏剧为本体,以曲艺的形式展现。本剧以张小树的视角穿针引线,采用京东大鼓、快板、山东快书、单弦、相声等多样的曲艺形式,描绘张大民一家的日常生活。其中既有让人感动落泪的情节,也有令人捧腹的桥段;既展现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褒扬了乐天知命的达观精神;既有小人物‘无奈的真诚’,又蕴含悲剧中的喜剧力量。”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曲艺专业负责人,该剧编剧周泉从创作层面阐述了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珠玉在前,如何凸显舞台剧的魅力,成为了本次创作的重点。该剧导演、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副团长王宏坤介绍,教学和创作团队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首先,结合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本科班的特点,将话剧和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以写实为主、写意为辅的戏剧样态,用“生活流”再现剧中生活场景的局促感;其次,在表演层面上重点把握戏剧和曲艺相结合的表演尺度,在不影响剧情走向的基础上,注重曲艺形式的融入;此外,配乐音乐采用传统北京特色的曲风,以传统曲艺风味浓厚的三弦为底色,增加地域感和时代感,传递怀旧温情。
曲艺铭刻着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语言表演艺术的密码。在话剧被引入之前,曲艺和戏曲是中国叙事性表演的主体。“从演员训练入手,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剧表演,结合中国戏曲的表演,融合中国曲艺‘化入化出’‘观演一体互动’‘相生相长’的表演,将助力弘扬民族表演美学、构建‘话剧、戏曲、曲艺三位一体’的中国演剧体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代言式扮演”和“叙述性表演”相结合的一次探索,为将曲艺表演融入当今表演潮流之中、探索民族性的表演艺术风格做出了有益尝试。
原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25年10月17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