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戏剧文学系同等学力申硕班主题创作沙龙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举行。知名艺术电影制片人梁颖受邀主讲,戏文系副教授、知名当代艺术与影像研究者杨北辰与戏文系电视剧教研室主任陈斯远共同主持对话。梁颖从制片人的角度出发,与现场的研究生、本科生开启了一场内容充实的行业座谈。
一、艺术电影的“奢侈品属性”
梁颖老师从电影的“奢侈品属性”谈起,首先分享了“艺术电影并不意味着不赚钱”的观点。她认为艺术电影不是随意消费的产品,做得好是可以有社会效益并盈利的。为此她提及了由她作为独立制片人参与制作的电影《河边的错误》,除了魏书钧导演的个人能力和实力演员朱一龙的加盟,还有在当下文青界“零差评”的余华老师的原作加持,以上种种因素促使这部片子拿下了曾入围欧洲三大国际影展的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
此外,梁颖老师还指出电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像密钥周期、排片规则等因素都会对电影的市场表现产生重大影响。与绘画、小说写作这类个人创作不同,电影需要集体创作,涉及大量资金投入、众多专业人员协作。从拍摄到发行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影片最终效果。这就要求整个行业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投资方、制片公司、导演、演员等各方的合理利益,维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作路径
艺术电影剧本的创作灵感来自很多方面,梁颖老师从自身的制片经历出发,分别列举了原创故事(《春江水暖》)、小说改编(《河边的错误》)与真实案例改编(《巨人》)的三种主流创作路径。
许多作者倾向于从个人体验中寻找灵感,像贾樟柯、侯孝贤、毕赣等导演的部分早期作品,便是以个人经历或故乡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她也建议年轻作者多关注社会热点、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同时也可以从小说、真实案例等素材中寻找灵感。关于小说改编,导演和编剧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情节进行合理的取舍和编排,要使其更适合电影的叙事结构与节奏。改编真实案例时,要在保证故事真实性的前提下,避免引发舆情风险。在版权方面,梁颖老师特别提醒到,对于真实案例改编,一般情况下无需购买版权,但如果是基于记者的新闻稿文本而改编,则必须获得对方的授权。
三、创投TIPS
在学生们较为关心的创投工作方面,梁颖老师分享了创投的核心要素。一个成功的创投项目,需要有清晰明确的主题、独特新颖的故事和成熟完善的剧本。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书的撰写至关重要,它应包含吸引人的一句话梗概、编剧、导演与制片人介绍及创作阐述、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参考、合理的预算规划等等。
梁颖还特别提到,国内的创投一般只给主创几分钟陈述时间,所以把项目亮点讲清楚及其重要。编剧、导演或制片人要根据投资方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介绍内容和方式,因此有时候需要多准备几个陈述版本。如果面对电影基金,可以重点讲述项目在中国社会的意义等;如果面对发行人,则要重点讲述电影的看点和演员阵容等。不论面对什么人,真诚的态度是最不可或缺的。有些时候,给创投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的甚至并非是项目本身,而是作为陈述人的主创的个人魅力与临场表现力。
对于今后想从编剧逐步转向导演的同学,梁颖老师谈及了导演的职能。她强调,导演在当下电影制作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需要具备艺术创作能力,还应掌握预算管理、团队沟通、技术理解等综合技能。对于新人导演来说,规划职业路径至关重要,尤其要规划好自己的前三部作品。第一部作品往往可以先从一些小成本、更能展现个人风格且易于观看的片子入手,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为未来做准备,获取更多创作自由。
此外,梁颖老师还介绍了海内外多种创投平台、资金来源和融资策略。投资者通常会综合考量项目剧本、题材、预算、上映成绩、导演过往成绩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投资。她还分享了电影拍摄、后期、发行、电影节与海外销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电影制作的全流程。
最后,在提问环节,梁颖老师诚恳地回答了学生们关于当下创投市场的题材偏好、对女性主义叙事的看法、如何平衡个人风格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等问题,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制片实例与行业经验,并鼓励戏剧文学系的学生们保持对电影的热爱,在不久的将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电影首作。
主讲人简介
梁颖:
2008至2012年在法国及比利时担任影视拍摄、制作及电影节策划等工作。2012至2018年任职海外发行与国际制作公司Asian Shadows,期间参与制作、监制的电影多次入围并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包括《闯入者》《冈仁波齐》等,以及洛迦诺金豹奖、釜山首奖新浪潮奖作品。2018至2022年为工厂大门影业合伙人,制片作品包括《春江水暖》《汉南夏日》《永安镇故事集》等。2022年至今作为独立制片人的作品包括《河边的错误》与英文电影《巨人》《Dear Stranger》。其曾任洛迦诺Open Doors等数个工作坊讲师及海内外多项创投评审。
主要制片作品:
电影《我的镜头》(王小帅导演)
电影《春江水暖》(顾晓刚导演)
电影《气球》(万玛才旦导演)
电影《汉南夏日》(韩帅导演)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魏书钧导演)
电影《所有忧伤的年轻人》(张家骏导演)
电影《一日游》(陈延企导演)
英文电影《巨人》(黄然导演)
电影《河边的错误》(魏书钧导演)
英文电影《DEAR STRANGER》(真利子哲也导演)
文字:王诗琦(2024级戏剧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摄影:闫巍(2024级戏剧文学系同等学力申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