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的相关内容。会议由党委书记徐永胜主持。
学习开始,徐永胜首先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全文。他表示,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对广大青年念兹在兹、关心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徐永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先后通过给青年群体回信、到高校和学生座谈交流等各种方式,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点亮了人生的航标。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和人民的大我中去,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徐永胜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只是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寄予的厚望和期许,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院的实际工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多年来,中央戏剧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持续推进戏剧支教以及“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鼓励广大青年发挥艺术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在文艺报国的征程上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在发言中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深受触动。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身处帕米尔高原,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选择坚守教育一线,充分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郝戎指出,作为文艺工作者和人民艺术家成长的摇篮,中央戏剧学院始终以“人民性”为价值取向,鼓励青年学生沉下心来去感受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学院自2020年承担定点帮扶任务以来,运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课堂”让师生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光辉历程。组织百余名青年学子前往四川大凉山、贵州长顺等地开展帮扶活动,搭建美术、书法、声乐、舞蹈等别开生面的课堂,让乡村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依托专业优势,创作了乡村振兴主题原创话剧《背篼里的春天》,举办了三届“乡村戏剧节”,在乡村播下了戏剧“火种”,点燃了乡村百姓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也真正让戏剧融入了人民生活。
郝戎强调,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引导广大青年在价值观、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作为艺术工作者,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艺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国家的文化发展,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做出无愧于人生的正确选择。
副院长宋英结合分管工作,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背景,并从组织机制、政策保障、开展情况等三个方面,结合播放的原创视频《艺在乡村 戏剧支教》,详细介绍了学院承担定点帮扶长顺县以来开展的学生支教工作。她表示,五年来,学院深入对接长顺县需求,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聚焦教育和文化振兴,突出“戏剧+美育”的精准帮扶模式,除了选派四批支教团以外,还开展了很多美育帮扶的亮点项目:第一,学院开展了教育部“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创新试验项目;第二,自2021年起,团委将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都放在了长顺县;第三,学院始终关注长顺县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她谈到,2024年,学院还与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金山子村开展结对帮扶,选派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从党建引领、校友帮扶、文化振兴等角度为其提供美育资源,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除了长顺县和密云区巨各庄镇金山子村以外,学院师生一批批地深入全国各地乡村,足迹遍布福建厦门、吉林德惠、四川巴中、河南镇平等地,为数千名乡村学生开展了戏剧课堂,帮助当地中小学生在认识戏剧、感受戏剧中丰富精神、开拓视野,真正做到了把课堂搬到乡野,学院的实践活动已升华为美育浸润的重要载体,展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使命担当。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尹晓晓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余年在五四青年节期间以座谈、回信、考察等形式寄语青年,从2013年强调“青年有理想 国家有前途”到2025年“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始终贯穿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思想主线。学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在“大思政课”工作体系中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一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把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二是,加强就业政策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三是,在社会服务中,激发青年学生历史责任感。未来,学院学生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树立艺术创作要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成才导向,坚持组织、实践、文化、网络综合育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学院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艺术青年人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绽放青春光彩。
团委书记金子琳谈到,学院团委积极组织青马班学员、团学骨干及各系团员代表共80余人,于5月9日开展了“把青春写进人民的舞台——中戏青年共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专题学习活动,推动回信精神入脑入心。同学们表示,要将志愿者故事写成剧本,让西部计划志愿者精神登上舞台;要用音符传递支教温情,创作扎根人民的艺术作品;要用镜头记录基层变迁,做文化润疆的传播者。此外,学院戏剧文学系2020级戏剧创作班邹盈盈更是申报了“西部计划”,她表示,青春不应只是在安逸中度过,更应在奉献中绽放光芒,她希望能够跳出舒适圈,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祖国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未来,学院团委将从多方面积极推进工作:一是深化思政教育创新,构建“青年化”育人体系;二是激活学生组织活力,构建“项目化”创新机制;三是深耕国家战略服务,打造“实践型”育人品牌;四是优化青年成长服务,构建“精准化”支持网络;五是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过程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主题发言中所谈到的学院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打造五育并举课程育人新样态、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和生动案例展开讨论,气氛热烈。
最后,徐永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院全体师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殷切嘱托,坚定艺术报国的崇高理想,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让艺术之笔绘就祖国万里山河,以文艺工作者的昂扬之姿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建成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贡献中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