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中戏师生相约来到天安门观礼台
共庆祖国华诞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
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中戏师生自觉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10月1日清晨,中央戏剧学院近300名师生前往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升国旗仪式。
凌晨,2025级本硕博新生代表、“小青藤”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站运行团队代表、学业辅导朋辈志愿者代表及带队老师们从东城、昌平两个校区分别整队出发,统一乘坐校车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礼。4时许,师生们顺利到达天安门广场观礼区域,在憧憬且激动的心情中等待仪式开始。6时06分,天安门城楼上,礼号手迎着曙光吹响升旗号角,国旗护卫方阵迈着铿锵的步伐踏上金水桥,走过长安街,来到广场升旗区。随着现场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在曙光中迎风招展,缓缓升起。全体观礼师生庄严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向国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当国旗升至顶端,一万羽和平鸽展翅飞翔,《歌唱祖国》的乐声在广场久久回荡。
本次观礼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戏师生的爱国热情,师生们表示,要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央戏剧学院自延安鲁艺走来,有着光荣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中戏学子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表演系2025级话剧影视表演1班 罗宇繁
在祖国华诞的清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亲眼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民族的荣耀与时代的召唤。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大一新生,入学后,我每日在专业课堂上反复打磨声台形表的基本功,此刻更加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人民”的深意。我还深刻体会到,舞台不仅是展现自我的地方,更是传递精神力量的阵地。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学习,用真诚的表演讲述中国故事,塑造有温度、有力量的角色,让青春在艺术与理想的交汇中绽放光彩,为祖国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舞台美术系2025级舞台美术史论班 李翌晨
迎着晨曦站在天安门观礼台,我注视着这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就好像看到了最恢弘的舞台序幕。当国旗护卫队的步伐踏出历史的回响,我看见无数先辈用生命铺就的奋斗轨迹。作为未来戏剧舞台的研究者,我愿用专业所学解读中国故事,让戏剧舞台绽放时代光华,让每道布景都承载文化自信!让世界透过我们的艺术表达,看见一个更加立体、生动、自信的中国!
戏剧文学系2025级电视剧创作班 余婧禹
凌晨的长安街还浸在夜色里,我和人群静静等候,风里带着初秋的微凉,却吹不散我们眼底的期待。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大地,军乐团的旋律响起,护旗手迈着铿锵的正步走来,整齐的脚步声在广场上回荡。看着那抹鲜红缓缓向上,越过晨雾,最终定格在蓝天里,我的鼻尖突然发酸——这面旗,映着百年风雨,也托着万家灯火。我忽然明白,这抹红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踏实的安全感。
戏剧学系2025级硕士研究生 李季芸
作为一名戏剧学系的研究生党员,能有幸在新中国76岁华诞之际见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我深感荣幸与自豪。中国演剧承载着民族精神与历史记忆,正如这面红旗,凝聚着无数先辈的理想与奋斗。我们以舞台为天地,以表演为语言,传承的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象与美学追求。在新时代,我愿以戏剧为桥梁,用具有中国气派的演剧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光彩,以文艺之魂铸就时代精神!
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级博士研究生 鲁玉涵
国庆节清晨的天安门广场,秋意微凉,万众期盼。当国旗护卫队的身影踏着朝阳而来,铿锵的步伐似穿越时空的鼓点,我抬头仰望那抹迎风飘扬的中国红,仿佛一幅浓缩了民族精神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无需繁复的诠释,便以最质朴的方式直击人心。这次观礼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份前行的嘱托。未来的学术之路,我将带着这份从晨曦中汲取的力量,潜心探索、持续攀登,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更多人在数字时代,读懂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家国情怀的澎湃力量。
金风送爽传弦歌,赓续精神敬山河。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于9月28日晚举办“烽火·弦歌·信念”中国经典声乐歌剧作品音乐会。学院领导、师生代表齐聚现场,在一曲曲红色经典旋律中回溯峥嵘岁月,以专业之声传承红色基因,以歌剧之韵礼赞伟大祖国。
此次音乐会以“以歌为史、以声传情”为核心,由教师党员桂楠、岳田共同担任艺术统筹,其中桂楠同时兼任主持人,郭佳音、李崇航负责钢琴艺术指导,歌剧系师生以专业合力联合打造。整场演出紧扣历史脉络,串联五大篇章,借声乐歌剧艺术铺展一幅镌刻岁月温度与精神印记的抗战历史长卷。
《渔光曲》
《铁蹄下的歌女》
《长城谣》
《松花江上》
第一篇章“晨光微澜·家国觉醒之音”聚焦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前的救亡图存岁月,通过《渔光曲》《长城谣》《松花江上》等经典作品,以悠扬、苍茫、呜咽的声韵层次勾勒山河沦丧的苦难底色,诉说同胞们的悲愤呐喊。演员们饱含深情的演唱将黑暗中“破土而出的觉醒力量”具象化,带领观众触摸抗战初期中华儿女从苦难中觉醒、向危局中挺立的精神脉搏。
《游击队歌》
第二篇章“烽火烈影·信念如磐长歌”循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回响转入“全民族抗战”热血叙事,以《游击队歌》《延安颂》为核心,用明快坚定的节奏与恢弘昂扬的旋律构建“歌声化作战歌”的场景。“我们都是神枪手”的豪迈与信念如磐的精神明灯交织,铿锵声线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伟大抗战精神激荡回响。
《沂蒙的女儿》
第三篇章“故乡深情·热血山河颂曲”以硝烟背后的家国情怀为情感核心,通过多首聚焦亲情、爱情、乡情的作品,将“送别的月台”“等待的灯火”“战场的家书”等具象场景集中呈现。演员们细腻温润的表达褪去宏大叙事,刻画战火中普通人的牵挂与守望,让观众在声韵流转中读懂这份对故乡、亲人的深情,正是“前行者无畏、守望者心安”的精神底气与保家卫国的磅礴力量之源。
《怀念战友》
第四篇章 “曙光初照・凯旋新生之声”,以 1945年抗战胜利为切入点展开,为人民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围绕“凯旋与新生”主题串联抗战后的情感脉络,从对和平的期盼、对新生活的向往到对抗战后重建的憧憬、对先烈的缅怀,歌声以明亮轻快又不失厚重的旋律,传递“从硝烟中走来,向黎明处前行”的信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最终篇章“大美中华·山河同心礼赞”以《我爱你中国》为压轴,恢弘声效与动情演绎将情感推向高潮,旋律中既有对“从苦难走向辉煌”峥嵘岁月的全景回望,更饱含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情礼赞,让全场师生共同沉浸在对祖国的告白中。
全体演职人员与学院领导、嘉宾合影
今夜歌声难忘,红色精神永存。音乐会虽落下帷幕,但红色旋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仍在师生心中激荡。此次“烽火·弦歌·信念”音乐会,是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以专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探索。师生们以歌为媒,让经典作品“活”起来,让抗战精神通过艺术的表达直抵人心。未来,歌剧系将继续以艺术为桥,深耕红色经典,在传承中创新、在演绎中育人,弦歌不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