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北京高校“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大思政课”第三讲在中央戏剧学院开讲。本次课程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联合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陈敏向北京市高校师生讲授《弘扬民族和时代大美的戏剧艺术》。陈敏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民族和时代的大美”;二是,经典戏剧作品如何“弘扬民族和时代的大美”。
首先,她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西方美学,辅以语义学视角,探讨了大美的源流、内涵、特质及具体彰显,厘清了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评判美的角度和侧重点的异同,指出浩然之气是大美的核心内涵,民族和时代的大美根植于人民追求崇高自由理想的感性生命,人民性是根本,民族性、时代性是鲜明标识。
随后,陈敏老师通过对戏剧作品的创作宗旨、本质特性、形式结构特点的分析,结合中外戏剧经典剧目的领读和鉴赏,指出,在经典的戏剧作品中,大美的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主要依托“可信、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彰显。戏剧以“完整的人”的塑造为核心的创作宗旨,使它成为彰显大美的最有效方式。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是依托以人物为核心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弘扬民族和时代的大美。其具体的呈现方式是:以人物生命最重要的瞬间彰显大美的“可敬”光芒,以人物异于常理的行动突出大美的“可爱”特质,以合情合理的民族和时代之境营造大美的“可信”机制。
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文化的繁荣兴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
中央戏剧学院讲座现场
中国戏曲学院观看讲座直播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陈敏老师指出,新时代文艺创作者只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然之气,心寄最广大人民追寻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心灵的悸动,思接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发展,才能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社会的美、心灵的美、艺术的美,才有可能抵达“充实且富有光辉”的大美之境。
学生感言
音乐剧系2022级音乐剧表演班 黄星羱
很荣幸参加了学院戏剧学系陈敏老师的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大思政课。首先,老师通过圣贤孔子和孟子对于“大”和“美”的理解,给我们定义了何为“大美”———只有“至真”“至善”,才“至美”。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学院的校训“求真 创造 至美”,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如实地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关切人民群众所关切的问题,并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所获得的艺术作品。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我们再通过艺术加工让作品至美,从而达到“大美”的追求目标。
此外,我对讲座中“以人物异于常理的行动突出大美的‘可爱’特质”这一议题也印象深刻。人物为什么会做出“异于常理”的行动?如何把行动合理化,才能让观众体会到人物的“可爱”?专业课上老师常和我们说,人物的形象依靠语言动作和肢体动作来传达,要演好一个角色,就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从真实的人出发,分析人物的思想轨迹、行为逻辑,体现人物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凸显出大美的“可爱”特质。
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我们要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对崇高理想的追寻为目标,以民族性和时代性为标识,以人民性为根本,做出实现人格完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艺术作品,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戏剧文学系2023级电视剧创作班 孙晓童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今日,陈敏教授围绕弘扬民族和时代大美的戏剧艺术,从“何为民族和时代大美”和“如何在戏剧作品中展现民族和时代大美”两个角度,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通过对中外名人关于“美”的讨论,指出民族和时代的大美根植于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性生命;通过引入《雷雨》《玩偶之家》等一系列著名戏剧片段,有理有据地说明了大美通过人物生命最重要的瞬间所彰显。
戏剧艺术,归根结底是人民的艺术,因此理应通过广大人民的故事来彰显。通过聆听陈敏教授的讲解,我深刻地意识到,若想做出真正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作品,就要走近时代,走近时代中的具体个人——找出人物的个体性特征,抓住人物异于常理的行动。未来,我亦当以人民和时代为导向,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演绎出新时代的新声音,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北京高校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大思政课”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七所在京艺术院校共同承办。活动旨在深化北京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好发挥艺术院校在全市思政课建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把思想政治理论与艺术创作取得的成就紧密相连,使艺术院校“大思政课”扎根于首都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此次课程还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全市教育系统进行直播,线上有1.2万人次观众参与学习本次“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