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纽约大学南希·史密斯纳教授为戏剧教育系学生开展戏剧工作坊
时间:2018-05-30

5月18日至29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邀请纽约大学教授南希·史密斯纳(Nancy Smithner)开展了为期12天的戏剧工作坊。


 教授与戏剧教育系教师合影_副本.jpg

南希教授与戏剧教育系教师合影

 

南希·史密斯纳教授任教于纽约大学蒂施表演艺术学院,主要教授肢体戏剧、表演和默剧。她自1986年起在教育戏剧项目中执导作品,并在百老汇多所剧院有创作实践。此次工作坊,南希教授从肢体热身入手,以系统有序的肢体训练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打开身体,并在为期12天的工作室中展开了莎士比亚片段、雅克·勒考克(Jacques Lecoq)小丑训练法、视点训练法(Viewpoint)等。

 

肢体热身.jpg

肢体热身

 

在莎士比亚片段教学中,南希教授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入莎士比亚的片段教学,包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维洛纳二绅士》《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等片段,并穿插若干相关游戏,如即兴表演和以不同表演风格快速演绎十四行诗。62名同学以两两分组的形式在南希教授的指导下演绎了莎士比亚若干名著片断,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和伊莉莎、《第十二夜》中薇奥拉和奥利维亚、《皆大欢喜》中奥兰多和奥利维亚、《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暴风雨》中安东尼奥和西巴斯辛等片段。在排演过程中,南希教授主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了莎士比亚的“展示式”表演风格,这种表演风格的特点在于,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时常与观众交流,分享人物此时此刻的感受。


 

雅克·勒考克小丑训练法

 

前期课程中,南希教授引进了雅克·勒考克(Jacques Lecoq)的小丑训练法,让学生初步接触了白面小丑和红鼻子小丑。雅克·勒考克在肢体戏剧、运动和哑剧方面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他的小丑表演在表演训练中能够帮助演员从自我中解放出来。通过小丑巡游、肢体模仿游戏、白面丑与红鼻子小丑等游戏和练习,学生的肢体更加自由和解放,更勇于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游戏环节中,南希教授穿插了视点训练法(Viewpoint)。视点训练法是一种创作技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舞蹈编导玛丽·奥佛列(Mary Overlie)作为一种即兴移动的方法使用,视点理论后来被导演安·伯格(Anne Bogart)和缇娜·兰道(Tina Landau)调整修改用于舞台。它可以用来训练演员,也可以被导演用来构思创作舞台画面。安·伯格和缇娜·兰道将视点理论确定为以下几个要素,与时间有关的——节奏、持续时间、动作反应和重复,与空间有关的——形状、手势、建筑、空间关系和地形,还增加了与声音有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南希教授通过让学生接触“视点”这一新的排练方法,进一步解放学生的身体,并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南希教授还引入了美国著名演员迈克尔·契诃夫(Michael Chekhov)的一些表演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上有了新的体验。

工作室的分享环节中,学生们认为“小丑剧”的训练,新颖、有趣,虽然离开了语言,但内心的碰撞更加激烈,对以后的表演有所启发。还有学生表示,通过十四行诗的学习感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剧作特点,从慢慢适应到进入片段,在基础训练的帮助下,可以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台词传达给观众。这种交流不仅不会打破原有的规定情境所引发的情绪,反而能够将情境中的故事和情感更准确地带给观众。


 平西府小学_副本.jpg

南希教授观看高参小项目平西府中心小学课程

 

5月20日下午,南希教授一行参观了我院高参小项目——平西府中心小学的学生课外教学实践。她观看了戏剧教育系三年级学生的戏剧课,分别是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包括戏剧游戏和戏剧故事。在课后对学生教师的行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意见,课后,与平西府中心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座谈。


 被压迫者剧场开放课程_副本.jpg

“被压迫者剧场”开放课程

 

5月29日,南希教授在表导楼黑匣子剧场向全院师生开办了“被压迫者剧场”的开放课程。“被压迫者剧场”(Theatre of the oppressed)是巴西戏剧家、社会活动家奥古斯托·波瓦(Augusto Boal)提出和倡导的一套剧场系统。它将观众转化为演员,每个在台下的观众都可以上台饰演他(她)感兴趣、有发言欲望的角色,通过参与表演,使观众发现自身处境,进而学习如何争取应有的权益。目前“被压迫者剧场”适用于戏剧教育中的应用戏剧。

在课程开始,南希教授系统介绍了“被压迫者剧场”的由来及应用方式,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校园暴力”这个主题,以“图像剧场”的手法让学生和观众对校园暴力有了直观的认识。在随后的课堂分享里,学生们也交流了自己对“校园暴力”的认识。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