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基础教育领域学术期刊《课程·教材·教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了我院戏剧教育系孙菲老师与北京师范大学裴淼教授共同撰写的文章《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该论文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计划”项目《在公立小学推行以戏剧的方式展开学科教学的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对项目组两年实践活动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凝聚着项目组历时两年半的努力,也是戏剧教育系立足戏剧服务社会理念下的实践活动之一。
《课程·教材·教法》刊登文章《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
戏剧教学法是教育戏剧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形式。它以戏剧的元素和方法融入学科教学中,使用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局部使用,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框架。戏剧教学法是一种具身性学习,主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进行。它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双重作用:首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为实现核心素养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方法;其次,部分实践例证显示,戏剧教学法除了在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材料、教学实践的改变,还可以促进教师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形成。根据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艺术实践中的融合方向包含“运用戏剧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运用戏剧手段进行校园活动”。艺术课标为戏剧融入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科教师们却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如课程的分数压力、教学大纲的压力、欠缺戏剧活动引领能力等。
针对这些具体困难,项目组制定了从调研信息寻求解决方案的策略。前期,在孙菲老师的指导下,于阗老师带领戏剧教育系部分研究生深入北京市公立小学,展开对语文、英语和道德与法治的常态课堂听课和调研活动。调研对谈中,学科教师坦率交流了对戏剧融入教学活动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
部编版小学教材
结合调研中的问题,在孙菲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与北京师范大学的裴淼教授密切合作。与纽约大学牛晓珒博士等优秀的戏剧教师共同对部编版小学教材展开深入研究,研读语文、英语和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课本、教学大纲和课标。针对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师实际情况,项目组开发了以戏剧基础素养课程为基础、学科体验课程为核心、教师身心疗愈为拓展的集训体系。
戏剧基础素养课程
学科教师在戏剧素养课程中解放身心,对戏剧中的基本概念行动、场景、情境有了初步认识。在学科体验课中,老师们在小组式学习空间,以学生的身份,体验了融入戏剧方法的语文、英语和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应用教育戏剧和论坛剧场的方法有了切身体验。有老师在体验课后分享,“习得的知识,用身体演出来远比我们告诉学生你该怎么做效果好的多”;还有老师分享,“反思环节的‘爆玉米花’游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班会课,学生间的分享交流是很正向的力量”。在身心疗愈版块中,老师们沉浸于导师设计的游戏,逐步打开了心灵,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联接中,纾解教学时积累的压力。截至目前,项目组共完成2022、2023年两期的“戏剧教学法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师资培训,参训教师约七十名,分别有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数学及体育老师,分布于北京及外省市约28所中小学。
学科体验课程
戏剧融入教学活动还从集中培训延伸到日常教研活动。项目组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分校语文教研组的教研培训,参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以戏剧教育为载体,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研究”项目,提供专家意见并交流戏剧融入教学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活动现场
项目开展两年半以来切实帮助了许多参训的教师。老师们将在集训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分校的贾红玉老师将戏剧的方法融入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翻越学习“那座山”》《数字世界防骗课》《脱瘾而出》等班会课。贾老师说,“学生们注意力特别集中,全程听不够,我感觉班会课越上越轻松”。余佳佳老师将戏剧的方法融入语文课和班会课,设计了班会课《课间十分钟,畅享休憩时光》,语文课《小马过河》《沙滩上的童话》等。在谈到教学感受时,余老师坦言,“当我给了孩子们空间,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探索、用自己的五官去表达的时候,孩子们的创造力总是超出我的想象。我的课堂里多了很多生机和欢笑,师生之间多了很多亲密、信任和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分校语文教研组教研培训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分校班会课现场
参训教师获得荣誉
历时两年半的研究,项目组与参训教师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切实关注教师的实际诉求和具体困难,抓住人这一要素,是戏剧能够很好地融入教学活动的前提。
今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将继续深化戏剧教学法在公立小学的应用研究,为推进戏剧教育本土化、服务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入到这一领域中来,共同探索戏剧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