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戏师生赴山西大同开展文旅演艺新样态探索实践活动
时间:2024-01-04


       2023年12月23日—24日,为落实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发挥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进实践教学向新领域拓宽,在山西省大同市文联、美协的支持下,我院舞台美术系教师李东青带领2022级演艺影像设计班全体学生,赴山⻄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一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文旅演艺新样态探索实践活动,为古城夜游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也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探索了新的模式。



“ 演艺影像引领文旅演艺新风尚 ”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演艺影像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充分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影像创作方法、影像交互技术等,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的“方盒子”上开展影像映射的教学与展示活动,为古城夜游项目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一数字影像科技与文旅演艺的完美融合,不仅为观众呈现了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开创了文旅演艺文化的创新模式,为传统演艺注入了现代活力。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方盒子”影像作品


“ 厚重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大同的历史文化,观摩学习了云冈石窟、善化寺、博物馆等历史古迹。这种深度融合的创作过程使作品呈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使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演艺作品赋予了更为深邃的文化内涵,为讲好中国故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云冈石窟

善化寺

博物馆

东南邑


“ 产教学结合培养文旅演艺新型人才 ”

       此次活动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构思、制作、调试等环节,旨在培养文旅演艺新型人才。学生们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项目的策划者、执行者和推动者。这种全方位的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更使他们具备了全方位的迎接未来文旅演艺行业挑战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更为培养文旅演艺人才、推动文旅演艺创新创造条件。


同学们在场地调试设备


“ 学生创作感言 ”

       孙雨辰

       在山西大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我们2022级演艺影像设计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影像内容的制作和播控设置。由于设备有限、经验不足、天气寒冷等原因,我们在制作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这些挑战并未击垮我们,反而使我们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比如要深入理解设计、实施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要对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解读和阐释。这些收获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实践的重要作用,以及艺术形式与特定文化内涵结合的必要性,激励我们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担当。

       焦炫霖

       这次山西大同之行十分充实愉快,能在东南邑这样一个既古色古香又开放前卫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投影创作,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我们班第一次真正走出校园开展创作实践,我感受颇多。主办方在白天带我们感受了大同市的文化底蕴,晚上我们与当地工作人员在零下三十度的环境中依旧坚持工作,我们都希望能将这次美术馆楼体投影项目圆满完成。最后我们不负众望,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个项目的开放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办方也大力支持我们的创作,使我们的构思得以落地执行。美中不足的是,短暂的工作时间与恶劣的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控的技术问题,导致作品的部分内容无法完全展现,这也提醒了我们,今后在实践过程中要考虑周全、做好预案。这次大同之旅让我们成长许多。

       张芸杉

       上周末,我们在东青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山西大同开展实践教学,去把前期制作的影像素材投射到真实的建筑空间上。在电脑屏幕里,我们的作品是平面的、有限的,而当它们被投射到现实空间,便瞬间有了空间感和更强烈的存在感。建筑物的实际尺寸质感、环境、天气、场域等因素都对我们的创作内容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这无疑是我们在教室里感受不到的。解决设备问题、调试投影机、内容对位,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小而关键的挑战,让我们体验到从内容创作到实际落地执行的全流程。

       此次实践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技术和艺术的关系,也感受到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连接,这让我对创作的互动性和社会价值有了更具体的思考。同时我感受到,艺术创作不仅存在于画布和影像中,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在学院开展前期创作工作


       舞台美术系演艺影像设计专业方向原先为2003年成立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2014年,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调整为演艺影像设计,主要培养演出艺术中视频、影像、数字多媒体等的设计专业人才。近年来,该专业方向不仅深耕传统演艺领域,更在文旅演艺创新实践中不断突破,努力为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科建设发展,以及新型文旅演艺人才的培养树立典范。

上一条
下一条